本报讯(记者刘婧)新农合资金安全是确保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昨日,记者从温县卫生局了解到,该县通过“十关”锁紧新农合基金“安全阀”,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确保新农合基金真正惠及百姓。
新农合基金是专门用于农民看病就医报销的资金,涉及广大农民利益。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卫生、财政及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措施,保证了新农合基金安全和平稳运行。
然而,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筹资水平快速提高,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基金监管任务骤然加重。为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温县在新农合基金运行管理上探索了“十关”举措。
一是严把身份核对关。实行双重核对制,医务人员首诊核对和监管人员二次核对,县合管办一经确认借证医疗,第一时间冻结医疗账户。二是严把住院指征关。县合管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夜间查房,对无指征住院、挂床住院、小病大养患者的补偿,新农合不予支付。三是严把医疗收费关。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收费,确保医嘱、清单、检查报告单三单一致,否则,新农合不予支付。四是严把外伤调查关。对意外伤害患者住院补偿实行双重调查制,医疗机构实行首次调查,县合管办进行二次调查,严防非政策内补偿。五是严把病历处方关。县合管办每月对各医疗机构归档病历及慢性病处方进行二次审核,发现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对不规范医疗行为不予补偿。六是严把票据审核关。对县外非直补医疗机构出院票据严加甄别,严防虚假票据骗取资金。七是严把服务协议关。与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签订次均费用、床日费用、住院天数等各项费用指标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每月遵协议规定扣除医疗机构承担部分。八是把好按病种付费关。积极推行县级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管理,每月统计、通报各医疗机构执行情况,并对管理好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九是把好总额预付关。继续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制,按照结余扣减、超支分担原则,月拨付,季小结,年终通算。十是严把规范补偿关。严格遵循补偿比例及补偿范围,因故意犯罪、酗酒、吸毒、非功能性整容整形、斗殴等情况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新农合不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