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团市委举办今年
第五期“共青讲堂”
爱心助学永远在路上
我的父老乡亲
中央巡视组
工作方式披露
李广武:
“微书”写青春
白金戒指
七百米深井下
演绎别样青春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助学永远在路上
—— 一个爱心公益团体的样本解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爱心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希望,温暖着你我。

  在焦作,就活跃着一群充满爱心的年轻人,他们自发成立一个公益性组织——爱心助学会,彼此以网名相称,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为众多贫困学生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近日,记者几番周折终于走近这个爱心团体,以其为样本,解读一缕爱心阳光的成长心路,以带给更多爱心人士之力量。

  恰巧的是,爱心助学会的发起人因网名叫“阳光生活”,而被大家习惯性地称呼为“阳光”。一见面,“阳光”就向记者解释不愿接受采访的原因:“有时的善举不过是出于最朴实的一点心思,一旦被再三再四的提及与升华,就容易令人反感。这也就违背了我们做爱心助学会的初衷。”

  “阳光”本名王继昌,是月山工务段机修车间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王继昌坦言,热心公益的初衷来源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

  1981年,王继昌出生在新乡市封丘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2002年,性格倔强的王继昌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一年之后,考入郑州大学工学院。然而,高额的学费使得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他的大弟弟高中毕业后因为害怕家里经济压力太大,考上了大学竟坚持不上出去打工,二弟和小妹初中毕业后也出去打工。

  “每次想起,都比较难过,我对弟弟妹妹很愧疚,欠他们的太多。”时至今日,王继昌说起这些仍红了眼圈。也许正是怀着对弟弟妹妹的这份遗憾,2005年,王继昌大学毕业应聘到月山工务段从事机修工作后,就时常买些吃的用的和网友们一起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

  2007年9月,王继昌在网上发起成立焦作爱心助学会,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6年多来,爱心助学会已帮助贫困儿童近千名。仅2013年前10个月,在焦作辖区开展的助学活动已累计帮助学生313人次,累计支出助学资金32692.70元。

  如此数据和文字,纸上读来总觉得很轻巧,而其中的甘苦只有爱心助学会的义工们心中知晓。几乎每个节假日,王继昌都要骑着那辆他称之为宝马的电动车,冒着风吹日晒,走街串巷,考察贫困学生情况,然后根据考察情况募集集中送爱心活动的助学善款和物资。

  贫困孩子的家大多位于偏远乡村,为保证受助学生信息准确,爱心助学会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收集到的受助信息必须由义工进行现场访查。“不是不信任,而是因为对每一分爱心负责。”王继昌解释。

  一次,爱心助学会的义工们去家住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孩子家走访,曾骑自行车来过一次的王继昌知道山里的路很不好走,建议大家坐公共汽车到龙翔街道的许河村下车,再步行进山。通往山里的汽车一天只有一趟,当大家在下午坐上返程车回到市里时,已经晚上7点多。“那时的交通费和餐费采取AA制,每次每人大概30多元。”王继昌坦言,热心公益的义工大多数是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年轻人,他们每月的工资也只有900多元,就连爱心助学会每次活动的宣传资料都是谁方便谁帮着打印一部分,然后再凑到一起。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实现义工只出力、不出钱”。

  2009年,热心公益、在我市经营建材生意的雨虹防水总经理史广亮加入了爱心助学会,并把当时一次建材团购会上义卖所得的400元钱捐了出来。时至今日,史广亮早已记不清当时的来龙去脉,但对于爱心助学会而言,却是在两年多的黑夜里见到了温暖的灯光。“这是爱心助学会收到的第一笔捐助,是对我们两年多来的一种认可。”说到这里,王继昌红了眼圈。

  而在史广亮看来,当时自己的事业也是刚起步,只是说爱心助学会可以去自己门店旁边的复印部制作条幅和打印资料,“只要一年一万元之内都可以接受”。

  正是这次经历,让爱心助学会的骨干们意识到:爱心助学会要健康地走下去,必须寻求更加稳定的资助渠道,不能再像原来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开展活动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爱心网友“阳光普照”“在路上”“韶华舞流年”等一大批爱心人士的加入,让爱心助学会上了一个新台阶。

  “阳光普照”本名张朝霞,是我市土生土长的一家企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后勤部部长。她不仅“一对一”个人资助了4个贫困学生,还发动多氟多公司的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奉献爱心。2012年的情人节,张朝霞与爱心助学会的志愿者把玫瑰花搬进了公司的办公楼和生产厂区来买,你10元、我50元……这次活动募集到几千元的善款。

  对此,张朝霞认为,爱心就是把财富用到更有用的地方。“4个孩子在过年时都发来了感谢和祝福短信,还有一个孩子拎着山核桃和红薯粉条来办公室看我。”张朝霞说,自己热心公益绝不是为了回报,但看到自己帮助的孩子有此感恩之心,还是感到非常得感动。

  网名叫“在路上”的岳建忠被大家习惯地称为“路哥”,他是众盛房地产公司的副总。每次爱心助学会活动,他不仅热心出钱、出车,还为爱心助学会在太行西路社区免费提供的办公室里捐配了一台电脑、两台打印机。

  随着爱心助学会影响力的扩大,这个从网络上走来的年轻人组成的公益团体已变成了一个汇聚爱心平台。现在很多爱心人士打来电话,捐书、捐钱、捐物。

  但与此同时,一个有关“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随着义工队伍的不断扩大,资源管理的“短板”日益显现。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心助学会的管理比管理一个经营团队更难。因为义工们没有工资,都是奔着爱心而来,这就需要大家都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才能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误会。

  也有人认为,制度是自己制定的,却要受到制度的约束,不自在。咋办?几个骨干坐下来,经过多次碰撞、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制度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避免伤到任何一颗公益之心。

  看来,为了爱心助学会的健康发展,这一步必须迈出去。2013年4月,爱心助学会成立了理事会,设立了秘书处,并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度规定:义工只出力参加活动,并可以享受到7元的午餐补贴,出车的义工可得到每公里0.8元的油补。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愿拿这个补贴,或者是干脆就地转捐给了爱心助学会充当善款。

  擅长经营管理的岳建忠认为,虽然大家都不是因名利而聚,但还应该把商业理念带入公益,比如每年要记得给义工和爱心商家写感谢信,并一定要培养被资助者的感恩之心。“爱心公益的最高境界是让爱得到传递。”岳建忠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我们是在别人的汽车上坡时推一把,当然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车抛锚时也有人愿意提供帮助。”

  正是在这样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大爱奉献,和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成就了爱心助学会的成长之路。一个叫赵倩的女孩在爱心助学会的资助下考入职业技术学校后,也加入到义工队伍中,每逢活动只要有时间都积极参加,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爱心助学会的下一步发展,作为理事会成员之一的“韶华舞流年”邵彩霞说,除了爱心助学之外,爱心助学会将把重点放在安全教育、心理咨询、青少年运动发展中心和志愿者能力培训四个方面,以促进整个焦作爱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爱心助学永远在路上,而“阳光”如今也已成为爱心助学会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总爱“天马行空”的王继昌,心里有了新的困惑:没有独立名分的爱心助学会在很多活动中受到制约,下一步究竟是成立协会,还是走项目运作、成立民办非企业,将是爱心助学会必须面对的。

  本报记者 许伟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