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程菊芬
10月29日,记者在孟州市槐树乡就遇见了这样一件稀罕事:在该乡各村的田间地头里,乡亲们都在种牡丹花。
“这几年,为了让俺农民尽快摘掉‘老少边穷’的帽子,乡里积极帮俺寻求转型发展的路子,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最后大家一致决定通过流转土地,走发展牡丹种植致富的路子。”该乡燕沟村村民燕志文说。
为啥选择种植牡丹?“俺种的可不是一般的牡丹,是油料牡丹。”燕志文说,“一是油料牡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耐病虫、耐干旱、耐贫瘠,管护容易,操作便捷,非常适合俺乡的实际;二是俺乡拥有植被覆盖率70%以上的优越生态环境,发展油料牡丹种植,会与这里的天然氧吧融为一体,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油料牡丹出油量大,已成为油料市场的新兴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可以让种植户们快速发家致富。”
“为了支持农民自主致富,乡里专门邀请山西油料牡丹种植专家来到乡里,手把手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乡政府还出台了对种植户提供每亩100元至200元不等的种植补贴和无息贷款资助等优惠政策。”槐树乡党委书记李亚明说。
据了解,该乡已成立油料牡丹种植合作社3家,吸纳社员1200余户,首批购进的3.5万棵油料牡丹苗也已陆续发放到村民手中,并已种植200余亩。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