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10月30日10时许,武陟县谢旗营镇政府二楼会议室,一场“银农企”对接洽谈会正在这里举行,该镇镇长魏海晓代表镇政府与人行、农行、商行、农信社、邮储银行、村镇银行6家金融单位的领导签订了“银农企”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该镇为解决辖区中小微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融资难问题,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
谢旗营镇有6万亩耕地、7万口人,工业企业众多,苗木花卉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速,是武陟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近年来,资金短缺成了该镇不少工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做大规模、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据统计,该镇128家工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贷款需求量达2.06亿元。
“钱从哪里来?镇政府搭台,‘银农企’唱戏。”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说,“谢旗营镇举办‘银农企’对接洽谈会,主要目的是发布金融信息、提供发展机遇、增进沟通互信,实现‘银农企’多赢,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造福农民群众。”
洽谈会上,人行、农行、商行、农信社、邮储银行、村镇银行6家金融单位的领导,向在场的工业企业负责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苗木花卉种植大户介绍了各自的信贷产品及优惠政策。鸿福门业、天玉泡沫等企业的老板,兴军苗木合作社、红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分别向金融单位的领导介绍了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及资金需求。会后,双方达成了多个融资意向。
“政府牵线搭桥,帮我们解决融资难,这法子好!”兴军苗木合作社理事长祝兴军说,“我们合作社现有50名社员,种植苗木花卉500多亩,产品远销山东、山西、北京、河北等十几个省市,每亩的纯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今年秋季,合作社又流转土地500亩,计划明年全种上苗木花卉,愁的就是手里没钱。这次洽谈会,我们融资500万元,填补了资金缺口。”
靠生产木门发展起来的鸿福门业近几年规模越做越大,年销售收入数千万元。今年,该厂征地80亩,新建了车间,年底可投入生产,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7000万元。由于投资巨大,该厂流动资金出现了缺口。在这次洽谈会上,3家金融单位与该厂签订了2000万元的融资协议。
谢旗营镇陈小段村是个花生加工专业村,每年加工花生可以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经济收入。为解决该村村民资金短缺的难题,武陟射阳村镇银行向97户村民发放贷款458万元,全力支持农民致富。“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行副行长范尚栓说,“谢旗营镇政府搭建平台,让‘银农企’唱戏,这是一台多赢的好戏。”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