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开始发售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定价980元一套,让不少家长咂舌。
当下各大书店里,精装版少儿读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但其高昂的价格也考验着家长的钱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旗下“问卷网”,对3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4%的受访者感觉当下少儿读物价格贵。然而对于少儿图书内容,仅37.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受访者中,买过少儿读物的人占91.9%,家长占82.5%。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王府井书店少儿图书区发现,相比文学、历史和连环画读物,科普读物价格要高一些。一本比16开稍小、200多页的简装科普读物,价格一般是二三十元,400多页的一般卖四五十元。而硬质封面、铜版纸质、插图精美的精装本科普书,即使不到100页,起价大多也在40元以上。
调查中,80.4%的受访者感觉当下少儿读物价格“太贵”,16.1%的受访者选择“一般”,仅1.5%的受访者感觉“便宜”。
在日前闭幕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儿童和青少年读物成为关注焦点。参加完书展回国的接力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谢逢蓓向记者介绍,近些年,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儿童书都越做越精致,精装本价格也普遍较高。在瑞典,一本适合7~9岁孩子阅读的200页左右的儿童小说一般定价折合人民币150元左右。不过,这种书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国内,一般图画书的页码是32页。
对于少儿读物尤其是低龄儿童读物市场刮起奢华风的原因,73.2%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出版商爱出精装本抬价;58.4%的受访者认为是受家长攀比心理影响;46.3%的受访者感到少年儿童更喜欢看装帧精美的图书;39.1%的受访者指出送礼风盛行导致精装本成为市场主流;37.3%的受访者指出政府对此缺乏有效引导。
调查显示,67.0%的受访者指出少儿读物“贵族化”浪费了图书生产资源;66.9%的受访者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66.7%的受访者指出这助长了孩子和家长之间虚荣攀比之风。其他不利影响还包括:提高了购书成本(56.8%),客观上剥夺了贫困家庭孩子的读书权利(47.1%),不利于培养孩子对文字阅读的兴趣(35.7%),导致盗版书泛滥(26.8%)。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图书毕竟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政府应该保证贫困家庭的孩子公平享有读书的权利,不要让买书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本次调查显示,在同质内容下,75.1%的受访者更愿意为孩子购买简装版读物,90.5%的受访者赞同政府鼓励和支持出版商适当多出版质优价廉的简装少儿读物。
近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一批豪华包装、价格虚高的少儿图书及其出版单位提出了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要求各出版单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规范市场行为,合理制定价格,反对奢侈浪费,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平价少儿图书精品。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