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设计防雾霾瓦片 获“设计奥斯卡”金奖
奥斯卡是国际公认的电影最高荣誉,在设计界,也有3大奖项并称“奥斯卡”,它们分别是“红点奖”“iF”奖“IDEA”奖。
在去年德国“红点奖”和今年8月的美国“IDEA奖”颁奖现场,来自江苏南京的90后小伙滕轩连续捧起2项“设计界奥斯卡”。快要过23岁生日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六中,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习设计,现在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工业设计学硕士。
小小瓦片能让你冬暖夏凉
今年8月,在美国芝加哥的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年会上,2013年IDEA奖揭晓。滕轩设计的“全新屋顶生态系统”获得金奖,这也是本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金奖。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正在荷兰读书的滕轩,谈到获奖的“屋顶生态系统”,小伙显得很谦虚。“简单说,就是一种经过重新设计的瓦片,在普通的斜坡式屋顶上覆盖。这些瓦片由可回收材料制成,里面有一定量的轻质土壤,土壤上还覆盖了一种保水性材料,可以实现屋顶上种植植物。”
滕轩说,“屋顶”上种植的植物,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设计的主要看点在环保方面——特殊的瓦片能存储雨水,在干旱时为植物提供水分,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谈到“屋顶生态系统”的创作初衷,滕轩表示希望将来能够为国内的环保工作做贡献,“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在滕轩看来,传统的瓦片不能有效反射太阳光,会导致夏天屋内气温上升过快,秋冬季节又不够保暖。而他设计的瓦片,夏天可以反射太阳光,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冬天植物枯萎,就像一床被子覆盖在房顶上,也能减少空调或者暖气的使用。此外,屋顶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粉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标。
由于获奖作品不是最终产品,所以可能还需要对瓦片形状或材料进行修改。不过滕轩表示,工业设计最让他着迷也是设计师最得意的地方,就是对诸如普通传统瓦片这样的产品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却可以实现之前不敢想的功能。
偶像曾为苹果设计产品
滕轩的爸爸滕瑞林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儿子能取得些许成绩,完全是通过兴趣爱好和努力学习得来的。
滕瑞林说,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做父母的从来都不强求儿子做什么,只要儿子感兴趣的,夫妻俩都会全力支持。
滕轩说,他最喜欢的设计师是日本的深泽直人,曾为苹果、爱普生众多欧美品牌设计产品。深泽直人的作品简单明了,他自己也创立了一个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品牌,叫做“±0”。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滕轩告诉记者,他的设计理念也和偶像类似:“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价值”。在他看来,设计工作是一份充满“魔法”的职业。设计师就好像是“魔术师”,可以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可以让简单的设计变得实用性能优良。滕轩说,在他看来,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一定不是复杂的,好的设计师该做的不仅仅是为产品做一个好看的包装,而是更应该考虑产品的实用性能。
手握两项国际大奖的滕轩,在荷兰硕士毕业后是打算留在欧洲发展,还是会回国内?小伙子倒没有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会回国,因为在他看来国内的机会会比国外多很多,有利于年轻人施展拳脚。说到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滕轩说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拿下一座德国“iF”设计奖杯。
名词解释
红点奖:源自德国,可以追溯至1955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知名设计竞赛之一。
IDEA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该奖项设立于1979年,主要是颁发给已经发售的产品。IDEA不仅成为美国制造业彰显设计成果最重要的事件,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新闻链接
他去年靠小小沙包拿下“红点至尊奖”
拿下美国“IDEA奖”,并不是滕轩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去年在德国,滕轩就一人捧起了两座“红点奖”奖杯。他设计的一种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中使用的沙包,获得当年“红点奖”的“至尊奖”,这也是最高奖项金奖。据了解,这种沙包里面填充了特殊材料,拿起来很轻方便搬运,可一旦遇水就会变得很厚实坚固。
此外,滕轩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墨盒,获得了“优秀奖”。
(焦哲)
81岁老人捐献眼角膜 9年前曾是受捐赠者
5日深夜10时,哈尔滨市汽轮机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显得格外拥挤,又出奇的安静。81岁的张子丽老人安详的躺在病床上,身旁是默默流泪的亲人。
经了解,原来张子丽老人在9年前就受益于哈尔滨市阿城广播电视局记者阎阿红捐献的眼角膜使她重见光明。今夜,按照老人生前的嘱托,医护人员将对眼角膜进行摘取,以进行再次的捐赠。
2004年11月12日,哈尔滨市阿城广播电视局记者阎阿红,因为罹患癌症离开了人世。按照她的遗愿,她的一双眼角膜被捐献出去,她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眼睛失明的人,受捐者之一正是张子丽老人。
“我的母亲从她接受阎记者的角膜的时候就有去世后捐献角膜的想法,我们也同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见光明。”话音未落,她的女儿王虹的泪水就已经流出了眼眶。
当晚负责进行角膜摘取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教授高维奇说:“张子丽老人生前就多次和我们进行了联系,表达了自己捐献角膜的想法。这种崇高、博爱的精神的背后是生命的延续和人道的传承,我本人非常的感动。”
据了解,张子丽老人捐献的眼角膜将很快用于临床移植和研究。(倪子牮 解培华)
西安吃臊子面比赛:冠军10分钟干掉116碗
10分钟能干啥?要是用来吃面,你能吃多少?昨日,有个男人,10分钟吃了116碗一口香臊子面。
昨日下午,丰庆公园附近一酒店举办了一口香臊子面第一季大胃王比赛,12名选手参赛。比赛分成两组,每组6个人,比赛时间均为10分钟,专门设置传送带为选手上面,并为每名选手配几名服务员端面。
第一组比赛下来,18岁的停车收费员马景涛以88碗夺魁,小伙子身高1.75米,瘦瘦的,“平时在家里就爱吃面,但都是大老碗,一次吃上两碗没有问题,不过吃完得要20分钟左右。”
就在其他选手向马景涛祝贺时,第二组比赛开始,37岁的厨师山翠钢和46岁的保洁员郝运动旗鼓相当,80碗、90碗……比赛结束的锣声敲响时,山翠钢以116碗夺得“大胃王”,郝运动以4碗之差居亚军。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四川人山翠钢有点不好意思,“我来陕西7年了,就能吃点细面,结果就用到比赛上了。”
据活动主办方负责人石勇介绍,他们煮一斤面条可分出40碗“一口香”,大胃王吃了116碗面,差不多有2.9斤。而平时一般男性可以吃15~35碗面,女性顾客在10~25碗之间。(记者李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