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从全省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中央综治委授予修武县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这是该县荣获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后保留的殊荣。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与稳定的最大“福利”。“没有平安,老百姓就没有幸福感;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认为,建设“平安修武”,看似一个基本的普通的目标,其实是一项以平安为目标,以和谐为内涵,贴近民心、顺时而进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该县以再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夺取综合治理长安杯”为目标,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着力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社会治安大防控、重点群体大管理、平安建设大综治、民生保障大服务等体系,公众安全感指数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坚持强化领导和落实责任相结合,倾力推进创安工作深入开展。该县将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建设平安修武指挥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同时,把平安建设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09年以来共投入平安建设资金4700余万元。
坚持织密网络和完善阵地相结合,强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该县专门招聘80名专职巡防队员,对城区实行网格化治安防控;在乡村成立专职巡逻队110支、夕阳红巡防队197支,实行动态治安防控;在市、县、乡结合部和交通要道建立24个治安卡点和21个警务室,把“派出所”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升级改造了县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乡镇监控平台,68%的村建成了视频监控,实现了全天候网络化治安防控。
坚持源头预防和畅通渠道相结合,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该县探索建立了源头控访、开门接访、干部下访、联合处访、上门回访机制,做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经常化、专业化、规范化。2009年以来,该县共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6起,排查调处纠纷3600余起,化解率在95%以上;县级党政干部接访6000人次,接受群众信函投诉145起、网上投诉116 起,10个专业调委会受理案件101起,全部得到了妥善处置。
坚持载体联动和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质。该县升级改造了县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建成了110条乡镇普法长廊和1265个村级普法园地;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法律宣传“八进”和综治创安工作集中宣传活动。2009年以来,该县共举办法律课堂1136节(次),印发宣传单16万份,受教育群众达15万人次。
坚持改善民生和服务民生相结合,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该县按照公共服务规范化、为民服务常态化、城乡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组织全县26个涉及民生的职能部门统一制定服务模式和标准,分别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窗口。仅2012年至2013年,该县就投入10多亿元,实施78项民生工程。
坚持规范建设和高效运行相结合,着力夯实综治创安基础。该县按照“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宗旨,高标准建成了8个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全县63个乡镇基层所站、14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县直单位安装了群众诉求与社会矛盾化解管理软件。2009年以来,该县共有8个乡镇、56个单位、197个村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
该县先后荣获2009年、2010年、2011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首届中原平安杯”称号,连续6年荣获全省信访“四无县”称号,2010年被确定为全省县委政法委规范化建设试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 (辛文珂 冯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