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何京辉)“家里不管有啥事,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忙,连饭都不吃俺家一口。”日前,武陟县三阳乡前刘庄村村民李莲蓬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丈夫在浙江打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乡干部帮忙解决的。
去年以来,一场以“访农事、惠民生、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的“情暖农家”活动在武陟县展开,全县11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致富户、上访户、老党员户、村民代表户等4500户群众结成对子,从帮群众办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化解“三农”难题。
为确保“情暖农家”活动不流于形式,该县把14个乡镇、办事处需要帮扶的4500户居民建档立案,并由各乡镇干部负责日常动态化管理。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帮扶对象,要做到包处理、包稳定、包满意的“三包”亲情化走访,做到对老干部、老党员必访,困难户、低保户必访,上访户、意见户必访,失业群众和下岗职工必访,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极端人员必访等。每次下乡走访,机关干部们都会写下《民情日记》,记录走访情况、群众意见、反映的问题等内容。
“情暖农家”活动的开展,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在北郭乡益庄村,县委组织部为村里小学购置的30多套崭新的课桌椅子已安装完毕;在龙源办事处任徐店村,团县委与市青年商会进行企业对接,组织“爱心拉菜车”,帮助蔬菜种植户销售蔬菜2.9万斤;在圪垱店乡小刘庄,县审计局帮助该村新修了一条长1600米、宽6米,总投资32万元的水泥路。“这条路修得又快又好,这样的干部俺老百姓咋能不喜欢!”走在平坦整洁的路上,该村村民李卫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就是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武陟县县委书记常鸿说。
据悉,在“情暖农家”活动开展两年来,该县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2万人次,撰写《民情日记》1万多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00多个,其中9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