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允安
河南97岁女医生胡佩兰,1993年退休后在社区坚持坐诊20年,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胡佩兰开药便宜,很少超过100块钱,加之医术精湛,许多人慕名而来。此外,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在8年间捐建50多个书屋。
(据《大河报》)
近百岁的老人,退休后坚持坐诊20年,令人感佩之至。开药便宜,药价“很少超过100块”,在当今看病难、看病贵司空见惯的情况下的确难得。于是,这被当作老医生坚持坐诊20年的另一个新闻点放在标题里,而且还被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转发再也正常不过,可正常归正常,读后心里还是觉得沉甸甸的。
追求健康长寿,追求生活质量。如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最高的重视,由此产生的日新月异的诊疗医疗技术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福音,但同时也产生了医疗卫生的巨额开支。于是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看个感冒上千元成为正常,而这些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更不用说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根本无法承受。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大部分实行的是“以药补医”,医院要想生存,就必须靠多卖药、多检查,或者过度采用高新技术。对于医生来说,由于劳动付出与收入严重不符,很多人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降低。部分医生因无法从技术劳动中获得应有的收入,把私下拿取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等当成了合理补偿。当靠开药和机器检查赚钱成了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天价的药方频频和“不过百”药方的罕见就成了一种必然。
治此顽疾,政府、医院、公民三方都应充分参加到医疗改革中去,只有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医护人员利益全盘合理考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一些除此顽疾的“处方”,期盼“处方”早见成效,当看病不再困难,药价“很少超过100块”不再是新闻,则全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