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树勋、付凯明) 如何做好最后两个月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记者从新区刚刚召开的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新区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力抓研究、抓目标、抓服务、抓重点、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抓谋划、抓民生、抓领导,继续扎实推进“创新提升年”建设。
要坚定信心,强力推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创新提升年”活动各项要求和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班子会确定的各项中心工作和相关事宜,认真对照查漏补缺,算清时间账、算好任务账,确保全年经济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对完成进度较好的目标任务,抓提升、树标杆、争先进;对目前差距较大的目标任务,要认真分析原因,实行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具体时间段。
要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力促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抓好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紧盯大江重工、美晶金刚石、光源电力和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争头牌、树标杆,确保在全市的年终考核评比中夺第一。二是抓好16个区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和在建重大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抓紧运作实施市长现场办公会确定的项目。
要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全力支持城市水系建设。今年5月份以来,全区上下协调联动、合力攻坚,涉及新区的土地移交和地面附着物清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获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目前各项任务已基本大头落地,但是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扎实做好迁坟、伐树等扫尾工作。
要创新思路,改进方式,强力推进全员招商。一是努力完成全年招商任务。明确今年年初提出招商引资“1166”的工作目标,量化到各级各部门,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跟踪服务已签项目,加紧对接意向项目。服务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工作,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三是不断拓展招商渠道,探索新的招商方式。
要优化服务,建好载体,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除在建工业项目外,储备梳理一批新的工业项目,力争年内再开工一批工业项目。二是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新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聚区,力争在全省产业集聚区评比中进入前十快。
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努力建设区域创新高地。一是加快“一心两城三园”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以培育创新企业和创业人才为核心,孵化毕业一批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盯紧与中关村的合作,尽快促成正式签约。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及申报,真正搭建起创新的平台。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已有的各项支持政策,提升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要科学谋划,统筹城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加快推进总体规划报批。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七贤路、南洋路、神州路、生态绿地、中原路污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配合市直职能部门做好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建设。89个行政村整合13个新型社区,出台相关政策尽快推进实施。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临近年终岁尾,各部门、各单位要回头梳理民生领域工作,认真谋划民生项目推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争取政策性资金,认真开展自查工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缩减不必要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财力用在促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