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任艳婷、台欢欢)11月4日一大早,孟州市大定街道办事处东韩村乡村医生李正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村东头的安长荣老人不舒服,让他去看看,李正刚听明情况后立即背起药箱赶往安长荣家。
李正刚从医多年,对村民的情况十分了解,他知道安长荣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赶到安长荣家后,李正刚急忙给她听心脏、量血压,然后开了药,给她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现在有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真是方便多了,我有个头疼脑热的,李医生就会上门诊治。”安长荣感慨道。
今年,孟州市启动实施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使基层群众有了随叫随到的贴心医生。
2009年以来,孟州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思路,以卫生改革和卫生项目为主线,狠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卫生项目总投入2895万元,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0元,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新农合成为患病农民的“救护神”。槐树乡燕沟村的赵明患尿毒症多年,每年需花费近9万元医药费,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2013年,孟州市将终末期肾病门诊透析费用按80%比例报销,年度封顶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这一政策为赵明家切实减轻了负担。2006年以来,该市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利民、便民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通省级定点住院即时结报和跨区域直补,实现全省就诊“一卡通”,推行“单病种限价”“单处方限额”等措施,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截至目前,该市已有77.2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就医报销8554多万元。
健康档案让农民的日常保健有了保障。自2010年起,孟州市依托10个乡镇卫生院,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人和重性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婚检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该市共建居民健康档案345915份,建档率94.72%。
“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给群众带来方便和实惠。赵和镇孙村的程秀梅因阑尾炎来到东小仇卫生院住院治疗,这次与以往不同,她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没有预缴住院费,而是跟医院签订了一份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成为该市乡镇卫生院实施“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今年4月,孟州市在10家卫生院开始实施“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17807余人次享受到了这项服务,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800余万元。在该市人民医院、二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实施了62种疾病按病种付费管理,目前共开展按病种付费住院管理1114人次,有效规范了诊疗过程,遏制了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真正降低了住院花费,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会昌街道办事处梅花园居委会的和建平大爷,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他算了一笔账:他的处方中,每日需服用一片名为卡托普利片药品,该药原来售价为8.5元/瓶,一年的药费为91.8元;降价后,该药售价为1.54元/瓶,一年的药费为16.56元。和大爷高兴地说:“国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最受益的是我们这些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病人。”该市268个村卫生所累计采购基本药物1230多万元,零差率销售1390多万元,让利群众337多万元;市直4家医院累计零差率销售药品4937万元,让利群众740余万元,切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从看得起病到看好病,从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实行基本药物、免费健康体检,一项项医改成果不断提升着群众生活质量,老百姓心中的这张幸福清单正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