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小儿麻痹用手走路 照顾瘫痪老母十多年
来源:沈阳晚报
有一种坚强,能让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有一种执著,让人怀疑自己的坚定;有一种不幸,让人感激现有的生活。51岁的梁思源就是拥有这种坚强、执著以及不幸的人。
梁思源家住大东区合作街65号,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只能蹲在地上用手支撑走路。即使他只上了五年小学,还自学了英语、书法,学会了维修家电、手表。十多年来,他一直照顾瘫痪的母亲,如今85岁的母亲竟能扶着扶手走路了。他说:“我觉得,正常人有的追求我都有,正常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读到小学五年级,他就辍学了
他的豁达:“不要在意很多,但要勇敢地活过”
刚出生不久就得了小儿麻痹症,梁思源只能靠小板凳支撑着走路。“五六岁开始懂事之后,我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院里的小朋友经常欺负我,家里的姐姐们也经常因为我而遭人嘲笑。”梁思源小时候不敢出门,严厉的父亲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学校,读完了小学五年级。
虽然身体不好,但要强的梁思源仍自学了书法和英语。面对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梁思源随意拿出一本英语教材,流利地读起来。“虽然平时用不到,但是我觉得人活着就要有点追求。”
他还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法作品,上面用行草字体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他说自己的很多作品都送人了,但这一幅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也曾一度悲观、绝望,但当我读到苏轼的这首诗后豁然开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不要去在意很多,但要勇敢地活过。”
经历多次不幸,但他从未放弃
他的隐忍:“我也感觉很愁苦,但还是挺过来了”
身体上的不幸没有击垮梁思源,十几岁的时候,他在社区办的工厂中找到了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到1990年,不幸却再次来临。“那年工厂解散了,我也失业了,那时候我也感觉很愁苦,但最后还是挺过来了。”
接下来,梁思源顽强地跟命运抗争着。他报名培训班,跟一位大学毕业生学习修理家电,“我没上过初中,没有理论基础,完全只能靠实践摸索。但我不信自己学不会,培训了三个月,别人会的我都学会了。”梁思源在家附近的市场租了一个小亭子开家电维修铺,“干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人们都看彩电了,而我只会修黑白电视,就干不下去了。”
后来梁思源学会了修手表:“干了两年,但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也就没法干下去了。”
母亲瘫痪十多年,他一直照顾
他的孝心:“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把母亲照顾好”
梁思源20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母亲很和蔼,小时候我被欺负,她会找到对方的父母吵架。她从没有放弃我,背着我走遍沈阳的所有医院。”母亲教会了他坚强积极地面对生活。
1997年,母亲因脑血栓入院,出院后右侧身体失去知觉。从此,梁思源守在母亲身边照顾她。“每天起床,我得用半个小时才能把她扶起床。给她擦洗、按摩,再去做饭,然后洗褥子。”瘫痪后母亲大小便失禁,梁思源每天都要为母亲换洗很多次。“后来我掌握好规律了,定时给她接尿,这样就不会尿湿裤子了。”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母亲的身体有所好转,甚至能抓着墙边的扶手走路了。11月12日,梁思源为母亲梳头,母亲笑呵呵地向前伸脑袋。梁思源说,“现在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把母亲照顾好!”(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刘莹 摄影记者 聂焱鑫)
河北老农用玉米秆做泥塑 拒绝出售只望手艺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张家口11月14日电(谭地 刘洋)“泥塑的架子是用玉米杆做的,没啥成本就是费心,所以人们买我也不卖,就是给子孙留个念想。”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老农张其林14日说,做泥塑是祖辈传下来的的手艺,他不为靠其发家,只望手艺传承。
张其林现年66岁,家住张家口市万全县高庙堡乡高庙堡村,老伴去世多年,留下两个儿子。目前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平时张其林独自在农村老家,除了种地外,空闲的时候就捏泥人泥塑。据他介绍,捏泥人的手艺是和父亲学来的,现在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空余出时间多和自己学习捏泥人。
张其林带记者走进他的“工作间”,一间屋子内摆放了一个大立柜,柜内摆放着33个人物作品以及一些动物造型,其中包括三英战吕布、武松打虎、铁拐李、桃园三结义等一些经典人物造型,工作间的地上胡乱摆放着玉米秆、黄土等道具。
张其林说,捏泥人是从他曾祖父那一辈开始的,他从父亲手中学会了捏泥人。
张其林介绍说,捏泥人所用的材料就是玉米杆和泥,都是农村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他从小就喜欢玩泥,熟能生巧,慢慢地就会制作一些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
张其林说,制作泥塑的时间与人物的大小及精密度有关。他制作泥塑“关羽”时大概用了10天时间。首先是做骨架,用玉米杆将人物主体和马的主体造型做好,这大概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是和泥,将泥铺在玉米杆上,并捏成各种细节,他做了将近九天的时间,“这个就是靠熟练程度。”
张其林说,他小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其他玩耍的方式,主要就是和小孩子玩泥,有兴趣就会学着制作一些造型,他也就和父亲学习捏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做泥塑全凭兴趣,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不常回家,捏泥人也只是小的时候捏着玩,他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一起捏捏泥人。
对于是否会出售自己的泥塑作品,张其林说,泥塑本身没有什么成本,没人会花大价钱买一些泥回家,他的祖辈没有留下泥塑作品,他希望将自己捏的泥塑作品保留下来,未来能给子孙留个纪念。
据万全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邢鹏飞介绍,“万全泥人张”泥塑传统技艺,从清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沉淀。目前张其林制作的泥塑作品已有500多件,在各地均有展出,然而现在泥塑制作技艺面临传承危机,为了将高庙堡乡的民间泥塑艺术传承下去,万全县决定将高庙堡民间泥塑美术,申报为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