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崔 晶 王晓艳
“前蒋村有个养鹌鹑的,不仅规模是豫北地区最大的,而且总结了一套自己的饲养模式,现在连深加工产品都远销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了。”11月12日,记者得知马村区演马街道前蒋村张氏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成养鹌鹑特别有一套,便前去采访。
来到该合作社的饲养基地,张国成带领着工人们正在为鹌鹑搅拌饲料。“俺的饲料搅拌机是全自动的,把买来的豆粕、鱼粉和各类维生素放进去,一个小时就能搅拌成品饲料3吨。然后,通过自动上料机给鹌鹑喂食,方便得很哩。”张国成说。他的这套自动配料、喂食系统,不到半天就能把基地里160万只鹌鹑喂一遍。
记者看到除了自动上料系统外,该合作社还投资安装了一套粪便收集系统,通过传送带把所有的鹌鹑粪便运送到一起存放起来。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收集粪便?
“俺的鹌鹑喂的是有机饲料,粪便不受任何污染,南方许多渔业养殖合作社都用这种鹌鹑粪喂鱼,销路非常好。俺也和几个合作社签订了供销合同,每年光这一部分收入就相当可观。”张国成说。
粪便的销售只是张国成这些年总结出来的增加产业附加值的小窍门,合作社真正的效益在鹌鹑和鹌鹑蛋的销售及产品深加工上。“从1996年开始养鹌鹑到现在,合作社规模越做越大,鹌鹑每天的产蛋量就达7吨,再加上鹌鹑换代时,上百万只的鹌鹑要被卖掉,货源会急速膨胀。所以,俺在前几年就建起了鹌鹑深加工工厂,除了销售鹌鹑蛋外,还生产一部分真空包装的熟食产品,都销售到全国的各大超市去了。”张国成说。
“俺是做实业的,有点钱就又投进去扩大规模、完善设备了,也不知道自己每年赚了多少钱,只要社员们能跟着俺挣到钱就行了。”张国成饲养鹌鹑的十几年里,他从一个散养户变成了饲养大户。现在,他的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50多户,社员们的平均年收益有四五万元。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