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4日13时,“11·22”青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的遇难人数增至52人,另有11人失踪,救援仍在继续。记者就公众关切的几大热点进行了追踪。
救援难度有多大?处理不好随时可能爆炸
中石化青岛开发区输油管线发生原油泄漏引发爆燃事故后第三天,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23日夜间至24日青岛下起大雨,倒灌的雨水为事故现场清理和搜救增加了难度。由于部分燃爆区段场面复杂且尚存可燃气体,清理进度受到影响。
为保证安全,发生爆燃事故管道的周边路段依然在封锁中。记者24日在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门前的秦皇岛街看到,武警官兵和红十字救援队正在紧张救援。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田洪星说,刚开始的时候,危险非常大,因为还有很多的油蒸汽,一旦处理不好,随时可能爆炸。我们采取了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稀释空气中油蒸汽的浓度,确保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这次爆炸的威力非常大,另外预制板非常厚,用300吨的起吊车有的时候都拉不动,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阻力。
管线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管线拥挤造成事故严重
离爆炸事故现场最近的是位于刘公岛路63号的北海花园,在这个有740多户居民的小区内,靠近马路一侧的楼上,玻璃几乎全被震碎,和刘公岛路交会的斋堂岛街路上,爆炸现场更为惨烈,整个路面已经被“开膛破肚”。
在23日晚间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针对发生事故的地区管线设计是否存在问题进行了回答。
郭继山说,有人提出这里管线这么密,是不是规划上有问题?实事求是地讲,黄岛油库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这个地方唯一一条路原来是走刘公岛路。刘公岛路现在是主城区,两侧的居民非常多。各种油管线、危险管线全部都集中到刘公岛路上来,造成管线比较拥挤,一旦发生事故后就很严重。实际上,这次一根管线爆燃,周边其他管线都受影响了,现场我们发现有些管线已经变形了。
郭继山说,这次事故是一次极为重大的教训,相关部门下一步将对管线进行彻底改造,拿出一个各种管线互相不影响的方案。
清污难度进展如何?目前大部分原油已被清理
记者23日下午赶到被原油污染的胶州湾码头附近海域,多辆清污船只在被污染海域工作,海事等部门布设多道围油栏,目前大部分原油已被清理,海面还能见到少量漂浮的油花。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向海中投放吸油毡。
青岛市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说,目前主要的漏油已经清理完了,现在主要是一些浮油,油膜很薄,这些是清理难度最大的。他说,胶州湾码头附近海域主要原油已被清理,目前主要是一些油花污染,有1万平方米左右。
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宁说,我们通过吸油毡、围油栏还有其他措施吸收油脂,废的油毡都统一送到青岛市具有规范化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毒化处理。
(新华社青岛11月2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