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胜利闭幕了。中央和省委、市委都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11月13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二天,市委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孙书记在会上就我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七项学习要求。11月14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11月15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郭庚茂书记就全省的学习贯彻提出明确要求。11月18日,省委宣传部召开会议,对学习宣传三中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郭庚茂书记讲话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11月20日,市委再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郭庚茂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谢伏瞻省长在我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11月23日下午,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在郑州举行。各地市都设分会场,收听收看了报告会。
今天我们召集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畅谈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目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动员我市社科理论界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并以此推动我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需要各级党组织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全市上下共同作出努力。那么,我们社科理论界应该怎么做?学习中,我想大家一定要着力破解“四个难题”:
一是化深奥为浅显,着力破解理论抽象这一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市社科理论界和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按照孙书记在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七项学习要求,即提高认识学、领会实质学、主动谋划学、领导带头学、精心组织学、营造氛围学、联系实际学,牢牢抓住全会《公报》和《决定》这两项学习重点,通过采用读原文原原本本学、听讲座辅导提高学、谈体会交流心得学、解难题联系实际学等多种学习形式,认真研读全会文件,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要努力做到化深奥为浅显,运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搞好阐释解读。将一些理论文章、社会热点、经验做法编印成小册子,既方便党员干部阅读学习,又使他们乐于学习,真正做到入脑入心。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开展网络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学习中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再召集专家学者逐一进行分析研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要把学习宣传和文娱形式结合起来,开展“三中全会精神进基层”宣讲活动,把中央的精神与群众的实践搞好对接,务求实效。
二是化呆板为鲜活,着力破解形式枯燥这一难题。为了使学习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要努力做到化呆板为鲜活。要坚持能者导学,在启迪引路中培养自觉。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专家学者的引导作用,认真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党课活动,积极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要坚持集体研学,在思考交流中产生共鸣。把集体研学作为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成果、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在学习交流中,人人都是教员、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评论员,一起谈感受、提意见,互动点评,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坚持典型引学,在全面提升中产生共振。充分发挥典型的标杆和辐射作用,大力推广和宣传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动在全市形成“比、学、赶、争、超”的良好局面。
三是化短板为常态,着力破解制度缺失这一难题。针对过去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制度难落实等现象,要努力做到化短板为常态,确保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有效性。要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小组)学习日制度、调研制度、轮训制度、考勤制度、学习交流制度、自查总结制度等在内的规章制度,使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保障、有成果,推动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采取随机抽查、学分管理、年终述学等方式,定期深入基层对各单位学习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推动学习活动不断向深入发展。
四是化无形为有形,着力破解学习成果难转化这一难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在于促进工作、在于推动改革和发展。社科理论界不仅要学习好,而且还要研究好。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既要努力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带头人,还要努力成为全会精神的传播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要结合实际,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做到化无形为有形。当前,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研究探讨,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省委提出的“两个建设”“三个战略”“四个河南”等重大部署,认真学习和研究市委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坚持一个战略”“突出四个重点”“推进十大建设”等工作要求,研究探讨如何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焦作实际结合起来、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发挥好作用。
走出一条焦作自己的改革开放、转型提升之路,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有丰富的实践需要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大有作为,大有用武之地。要善于从丰富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发现问题,规划课题,深入调研,推出成果。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搞好课题调研,及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方法在实践中寻找。要立足实际,着眼对工作的深入思考,着眼对现实问题的不断解决,着眼对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充分发挥社科界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研究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首先练硬内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八个字”:一是勤学。要认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学习掌握社科理论业务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二是善思。多思考,有大益。事情往往是这样:困惑因思考得以解除,觉悟因思考得以升华,缺憾因思考得以弥补,优长因思考得以弘扬。所以,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站位全局思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大事,积极为领导提建议、出点子,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立足岗位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哪些做得好,为什么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到位,问题出在哪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要带着问题思考。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思考总结提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三是苦修。修身为始,以德立身,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我希望大家在志存高远的同时,注重德行的培养和内在品格的塑造,在不断修身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实现人生价值。修心为上,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修行为本,做一个言行合一的人。要把心事用在想事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心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出新举措、新方法,推动工作取得新业绩。四是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一项工作抓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务实重干,独当一面,努力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努力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勤学、善思、苦修、实干,我们领悟了、实践了,将受益终生。所以,在这里也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分享,希望大家工作不断进步,既奉献了社会,又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