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笠)“一根2.4米长的新锚杆进价30元,在井下用过后当废铁处理最多卖7元,而我们花3元钱修复后就能重新用于煤巷帮部支护。我们班平均每天可以修复100根这样的旧锚杆,仅此一项每日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元。”11月23日,在赵固二矿供应科加工维修车间,班长李国战指着一堆刚刚用锚杆调直机修复的旧锚杆对笔者说。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该矿采取三大措施,做足做好“修旧利废”大文章,从废物堆里刨出了“金娃娃”,今年1~10月份“修旧利废”累计创造经济效益787.84万元,回收复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50.38万元。
补“脑子”,强化“修旧利废”意识。赵固二矿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横幅标语、广播、电视等载体,引导员工树立“修旧等同增收、利废就是创效”意识,培养员工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良好习惯,让员工立足自身岗位,围绕“修旧利废”动脑筋、想办法,本着“废变宝”“长变短”“弯变直”“坏变好”“旧变新”“多变少”的原则,力求物尽其用、物尽其能,扎实做好“修旧利废”工作。
摸“底子”,拓展“修旧利废”空间。赵固二矿由供应科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深入井上井下进行调研,摸清“家底”,对能够修复利用的设备和物资登记注册,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努力拓展“修旧利废”空间,使坏设备起死回生,让旧物资变废为宝。如今,该矿从损坏的综掘机、采煤机、喷浆机、无极绳绞车、矿车、高低爆开关等设备,到废旧的锚杆、皮带架、W钢带、逆止阀等物资,都一一纳入了“修旧利废”的范围,确保矿井损坏设备和废旧材料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
定“格子”,完善“修旧利废”管理。赵固二矿修订完善了《赵固二矿修旧利废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细化了“修旧利废”管理流程,实现了“修旧利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每月由供应科组织企管、机电、财务、技术、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交旧回收物资进行鉴定,能修复利用的全部列入修旧计划安排修复,确实无法修复利用的,经上级部门鉴定确认后统一报废处理。此外,供应科牵头给各区队、相关科室下达月度“修旧利废”指标,月末进行考核,奖优罚差,并将结果纳入单位工资核算,充分调动了各单位“修旧利废”的积极性。机械化科维修班通过更换零件、巧用自制零件替代等手段修复了3台EBZ160型综掘机、1台采煤机行星减速器和2套皮带机卷带装置,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