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介入科合作,针对一例肺动静脉瘘患者实施了介入栓塞治疗,再一次展示了介入手术的操作简便、减轻患者痛苦的优势。目前,该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前不久,我市一位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男性患者因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住进了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医生询问和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得知患者曾做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换瓣手术,现在确诊为右肺动静脉瘘。据了解,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又叫肺动静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大多由体肺动、静脉发育异常造成动静脉短路,由于肺动脉血绕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肺静脉,使肺血氧合减少,导致动脉血氧饱合度明显下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数病人从儿童期有紫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并有呼吸困难;35%~50%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如鼻衄、咯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按照以往经验,此类患者一般以肺动静脉瘘大小和范围为诊断依据,治疗时在外科做肺叶﹑肺段或全肺切除术。不过,这种手术很可能给肺功能带来一定损害,体质比较弱的患者危险性更大。
经过详细诊断后,该院胸外科医生张满堂确认曾经做过心脏手术的这名患者体质不适合再进行肺部手术。为此,他特别邀请介入科任金平、马凯及申翔宇三位副主任对患者进行会诊,并最终决定为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患者在介入科进行了介入钢圈栓塞治疗,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异常血管得到圆满栓塞,术后病人缺氧乏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市人民医院相关专家表示,在这类手术中,介入性治疗操作简单,可免于患者开胸带来的痛苦及相关并发症,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更重要的是,介入治疗使患者免除了肺叶切除,保留了更多肺组织且不影响肺功能。因此,介入治疗对于单一动静脉瘘封堵效果好,对于广泛弥漫性肺动静脉瘘虽不能全部阻断异常肺动静脉交通,也可明显改善缺氧症状,做姑息性治疗。可以说,介入治疗具有外科手术不具备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