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我市一位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年轻王姓患者,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接受“三位一体”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髋关节置换。这表明该院“三位一体”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达到了成熟阶段。
股骨头坏死是困扰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自然进展快,后期常致股骨头塌陷和严重骨关节炎,致残率高。其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如钻孔减压术、植骨术、截骨术等。但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完全治愈股骨头坏死。现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日趋年轻化,探索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为响应市人民医院提出的“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该骨科二区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由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骨科硕士、副主任刘坤任组长,中西医结合骨科主任孙晓林任顾问的股骨头坏死治疗小组,专门开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方法的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科研,骨科二区在采用以介入为主、辅助长期中药治疗和钻孔减压“三位一体法”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前段时间,年仅35岁一向身体健康的王某,突然感到右侧髋关节疼痛不适,后来又出现跛行。经过医院髋关节MRI检查,王某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期间,王某多方求医问药,疗效一直不好,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后来,患者从邻村打听到,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采用“三位一体”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独到之处,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往就诊。在骨科二区,经过近半个月的股骨头血管介入和钻孔减压治疗,以及后期的中药治疗,患者王某髋关节不疼了,走路也不跛了。X射线检查显示,其双侧股骨头未见塌陷,关节间隙未见狭窄,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针对患者王某的病情,骨科二区主任孙晓林指出:“三位一体”治疗方法是在股骨头坏死尚未塌陷变形前,采用放射介入的方法将导管直接送达病灶血管处(旋股内动脉和旋股外动脉),再通过导管将尿激酶、罂粟碱等血管活性药物注入到坏死的股骨头处,以改善病灶处血液循环,促进侧枝血管重建和坏死骨的重吸收和新骨再生。同时,为了增强疗效,“三位一体”治疗方法还采用保留置管的方法,全天24小时通过保留的导管交替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使药物在体内进一步延长作用时间。这种方法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花费少,病人易于接受。另外,在病人入院后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治,每日一剂,日服两次,出院后还要继续服用。再者,钻孔减压可降低骨内压,促进静脉回流,解除滋养血管痉挛,使新生血管能顺着骨孔长入缺血区,这也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简单的手术方法。
据悉,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不仅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特殊的方法,还能根据患者股骨头坏死的不同分期提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从保守治疗到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都令患者满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