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台欢欢
11月26日一大早,在孟州市河阳街道西葛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徐仲宇就开始忙碌了。
今年44岁的徐仲宇,1995年毕业于郑州澍清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任西葛村卫生所所长。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疼和腰椎间盘突出,摸索出来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阳指”疗法,为很多患者带去福音。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徐仲宇和大多数村医一样,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徐仲宇说,只要他往诊疗室一坐,病号便会上门,有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有腰椎不适、颈肩酸软的。对每个病人,徐仲宇都会一丝不苟地询问病因、查看病情,再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直忙活到八九点,徐仲宇才在妻子的催促下胡乱扒拉几口早饭填填肚子。
饭碗朝桌上一“撂”,徐仲宇又马上“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取药、针灸、熏蒸、牵引……徐仲宇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一样,在他的卫生所里来回旋转。
说是下午两点上班,可对徐仲宇来说,每天中午能打个十来分钟的盹都是奢望。他说,午饭以后来诊所的大多是本村或附近村民患头疼脑热之类的患者,他们都是利用吃饭的空闲来看病买药的。
每天下午,徐仲宇都要到村里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患者家中走访。有时候,卫生所里的事缠得他实在抽不开身,就由在卫生所干护士工作的妻子代劳,去帮他做这些事情。
晚饭后,还会有人陆陆续续来到诊所,直到晚上10点,求诊的村民才少下来。但是,累得腰酸背疼的徐仲宇还不能休息,他还要整理好新农合处方,把一天来的几十例病号的小额报表上网录入数据库。
忙完这一切,就快深夜12点了。至于能不能睡个囫囵觉,也不是徐仲宇说了算的,这要看夜里有没有病号敲门或打电话求助。他说,一年到头,晚上起来个三四次也是家常便饭,总不能看着乡亲们不舒服而不管吧。
徐仲宇告诉记者,他原来在一家乡镇医院上班,为了响应农村医疗一体化的号召,于2000年回到西葛村干上了乡村医生。多年来,他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和尊敬,很多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知心120”。
医改之后,算上药品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徐仲宇每个月的收入2000元左右。他从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但他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很有价值。每当听到病号说“徐医生,我今天好多啦”,他总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医者父母心。没错,徐仲宇行医的最大愿望,就是继续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看好病,为人们减轻疾病的痛苦。
焦作市民间名中医、焦作市优秀乡村医生、实现中原崛起突出贡献医学专家、河南省人力资源研究会理事……行医18年,徐仲宇为自己换来了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