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近日,有网友反映,近段时间我市乳制品价格持续走高,多家商店、超市甚至在涨价的同时,出现了本地袋装奶缺货的现象。我市奶价为何持续走高?又为何常常断货?是否受到全国“奶荒”的影响?连日来,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我市各大商场、超市、奶制品企业和市畜牧部门,为消费者一探究竟。
奶制品价格一涨再涨
11月12日,记者在一家超市走访时,前来给孩子购买奶制品饮料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3岁,家里会经常为孩子准备一些牛奶和奶制品饮料。但近段时间,各大品牌的奶制品持续涨价,有的甚至一个月涨价幅度在10%以上。
网友【流逝的岁月】说:“我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上个月给孩子买的某品牌奶制品饮料的价格是一箱58元,现在变成了一箱65元,价格涨得也太快了。本地一些袋装奶涨价速度更是惊人,从今年年初的每袋1.5元涨到了现在的每袋2元。”
一些商店、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奶制品涨价,他们也很无奈。就本地袋装奶而言,一年之内就涨了3次价,最初零售1.5元一袋的奶,年初进价涨了0.2元,零售价涨到了1.7元;前段时间进价又涨了0.1元,零售价涨到了1.8元;现在进价又涨了0.2元,零售价就涨到了2元。
奶源紧缺致成本上涨
部分奶制品批发价格为何多次涨价?我市某奶制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奶源涨价是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这也是奶制品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该负责人将我市奶源涨价大致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今年热天时间长,很多本该在秋季分娩产奶的奶牛,夏天都流产了,导致鲜奶产量下降;二是目前市场上肉牛价格攀高,加上许多奶牛饲养散户买不起好的饲料,从而选择了饲养肉牛,有的饲养户甚至将奶牛卖肉;三是部分外地奶制品企业到我市大量抢购奶源,价格一抬再抬,使得大量奶源流失。
网友【现代农民】说:“我朋友也养了一些奶牛,现在养牛成本太高了,他们也是看谁出的价格高就把奶卖给谁,而且更愿意卖给那些用现金结账的企业。这也不能怪他们,农民挣钱也不容易啊,大家都想多挣点。”
同时,河南作为畜牧大省,近几年全国各大奶制品企业纷纷进驻我省,增加了奶源的需求量,也是导致奶价上涨、奶源紧缺的一个原因。
监管力度加大 散养户有所减少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畜牧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奶牛饲养、奶制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我市也不例外。为了保证奶制品安全,一些小的奶牛散养户逐渐被淘汰,这就暂时导致了牛奶产量的减少。“政府对奶制品企业加大了监管力度,奶制品企业自身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各企业收的奶源,都必须保证质量合格,所以对奶源的要求也高。即使碰到不达标的奶源,奶制品企业也绝对不敢以次充好,一概拒收。”该工作人员说,“对奶源品质要求的提高,也是导致奶源紧张的一个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缓解奶源紧张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坚决不能放松,但可以从奶牛饲养上下功夫,倡导饲养户扩大规模,采取高标准、规模化的饲养模式,在增加奶源数量的基础上,更要保证奶源质量。
网友热议
网友【今朝有你】:奶价这样涨肯定不行,现在不仅喝奶的成本高了,而且还常常买不到。千万不能让牛奶这样的日常消费品变成奢侈品。
网友【老张来说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是正常的,有竞争才能产生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是,不能将良性竞争演变为恶性竞争,这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恶性竞争追加的成本,到头来还得让老百姓埋单。
网友【MASKLH】:政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是好事,虽然奶源少了、价格高了,但是奶的质量更有保障了,老百姓喝着也放心。同时,也要加大对正规饲养户的扶持力度,早日解决奶源紧缺的问题,岂不是更好?
网友【风中舞】:总之,奶制品是日常消费食品,在高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还是要让奶制品市场恢复以往的秩序,让老百姓随时随地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