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沁阳市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呈现出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化趋势明显、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6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4.5%,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沁阳市高度重视土地规模经营,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并将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出台了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对当年土地流转面积在500亩以上,且流转面积分别达到土地总面积的100%、80%、50%的村街,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4万元、2万元。设立“农民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对明星合作社、龙头合作社和示范合作社的奖励扶持。今年3月,该市对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村、焦作市级以上明星社等给予重奖。同时,引导农行、农发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等积极开展“联贷联保”等金融服务,支持合作社土地流转。
据了解,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67万亩,涉及308个村3.9万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2.6%,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占到流转面积的一半。全市集中连片50亩以上土地流转共计5.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5.8%,涌现出西万村、东沁阳村等7个整村流转村。
土地规模经营也促进了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417家,覆盖优质粮食、林果、畜禽、“四大怀药”、蔬菜、农机服务等领域。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4家,组建了焦作市首家瓜果类合作联社——王召乡聚汇瓜果合作联社。
土地流转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流转1000亩以上的有11宗,合作社占9宗。
土地规模经营,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身二、三产业,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去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82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00余元。有的合作社还将增值部分的利益返还给社员,实现了二次返利。南山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日光温室大棚80座,种植反季节蔬菜,棚均年收入4.3万元,土地产出效益较过去提高了15倍以上。
土地流转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该市农民合作社担当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角色,全市80多家农机合作社承担了沁阳三分之二的农机作业任务,全市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小麦机收率达100%,玉米机收率为98%。以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瓜果、蔬菜、怀药等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涌现出紫陵万亩果园、李大人庄瓜棉套、西向四街循环农业、柏香万亩冬瓜种植等现代农业亮点。柏香镇彦皓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2500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创造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套种的成功经验。去年,该合作社34户成员种植的1800亩冬瓜总产量达1350万公斤,总收入540万元,总利润414万元;400亩小麦、玉米产量均达到25万公斤,实现利润10万元。今年,除成员户以外,该合作社种植200亩冬瓜总产量280万公斤,总收入64万元,利润23万元;种小麦、玉米、土豆总利润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