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他姓王,却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人物,被武林界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
他武功超逸绝伦,百余次走出国门讲学授拳,在世界30多个国家担任太极拳教练和顾问。
他为人侠骨柔肠,重义轻财,乐善好施,乡亲们说他是可以“使唤得动”的名人……
他就是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王西安。在此,本报记者带您走近王西安,探寻他的习武之路,领略他的太极神韵。
本报记者 陈作华
幼年艰辛学拳路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能成就人的一生。
王西安,传承、发展、推广了太极拳;太极拳,锻造、升华、成就了王西安。
他的太极拳套路演练,刚起来如龙腾渊泽、虎啸山林,柔起来若行云流水、宛转缠绵;他的击技武功具有迅、猛、灵、脆、闪、惊、弹的特点,跌打掷放,只在一抖之间,威力惊人……
作为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王西安第一个出访日本及欧洲诸国,百余次走出国门传授太极武功……法国巴德纳市、日本大阪市授予其“永久荣誉市民”称号,西班牙邦布鲁纳市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金钥匙”……
如今,王西安虽已享誉世界武林,但他仍频繁奔走在国内外讲学授拳场点。近日,记者在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村对他进行了专访。眼前已年届七旬的大师,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
其实,王西安的祖上并非陈家沟人。上世纪初,其祖父和父亲离开了邙山丘陵上的土窑洞,来到黄河北岸的温县,整日扛着铁叉走村串乡以垛墙为生。后来,父子二人定居到陈家沟村,于是,这个黄河滩边的村子就多了一户姓王的人家。
“小时候家里很穷,我老是光着脚走路,穿别人的旧衣服。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长年住在公社,我只能自个儿做饭。每到冬天,红薯叶加把麸皮煮煮就是我的饭。”王西安回忆说。
“吃不饱、穿不暖,还能忍受,受不了的是那会儿村里人把我当外人,练拳都背着我。”王西安说,“多少年来,村里陈姓人家把太极拳当成独门绝技,只在族内相传,外人难窥门墙。教拳场上的人一见我靠近,要么就地休息,要么换个地方。可我偏偏想学拳,经常爬到树上、站到墙头偷看别人练拳。”
靠着偷看和央求小伙伴教给他的一点皮毛功夫,王西安在练拳初期动作僵硬,加上练得遍数多,以至于横气填胸,口吐鲜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多亏一位老中医用一剂草药调理好了他的气血。就这样,王西安在没有老师系统指导的情况下自练了6年。
1958年,陈式太极拳第18代传人陈照丕先生告老还乡。他大力倡导推广太极拳,除在自己家里设场免费授拳外,还到一些学校、机关等公共场所教练太极拳。这一年,王西安14岁。陈照丕看王西安练了一趟拳,发现这孩子身上具有极高的天赋,便把他收在门下重点培养。
“能够光明正大地跟大师学拳,我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觉!”王西安回忆说,“我在开始学习老架套路和各类器械的同时,萌生了成为一代大师的梦想。”
王西安在练拳上肯下功夫,在全村是出了名的。早晚练拳,一打就是十几遍,而且他还专门到坟地、黄河滩等没人的地方练。“那些地方静,没人打搅,能专心领悟一些动作要领。”王西安说。
王西安手法狠辣,也是在全村出了名的。“跟大师学拳没多久,以前摔我像摔小鸡一样的小伙伴,反倒被我像摔小鸡一样打败了。
青风岭上练拳热
文革开始后,太极拳被当成“四旧”予以禁止。1967年,王西安当上陈家沟村民兵营营长,之后又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当上村干部的他变着法子把练拳活动开展了起来:“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咱民兵没枪没炮,怎么备战?就要靠练好拳法嘛!”
于是,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王西安张罗起练拳的事宜。各生产小队之间、户与户之间、男人跟男人、女人跟女人开展起各种比赛。村里还以记工分的办法奖励练拳者,并进行评比检查。一时间,地处青风岭上的陈家沟村,院落里、树林间、河滩上,到处都是练拳者的身影。父教子、母教女、夫教妻、兄教弟、姐教妹,村里练拳活动热火朝天,连村办学校的体育课也教起了太极拳。“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成了陈家沟村的真实写照。
1973年,因陈照丕老人去世,王西安便安排人把陈式太极拳大师陈照奎从北京请回村里,着重传授太极拳新架套路。先后师承两位大师后,王西安在太极拳老架套路、新架套路、器械及推手技法等方面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
“王老师武功全面,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单刀、双刀、春秋大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太极十三杆等样样精通。”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闫肃杰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太极拳运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王西安逐渐有了名气。他先后夺得新乡地区太极拳选拔赛第一名、河南省职工武术选拔赛第一名、河南省太极拳比赛第一名,并任温县领队兼教练、新乡地区领队、河南省队教练等,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太极拳比赛。
1982年,王西安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比赛中夺得冠军。1985年,他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名家邀请赛上再夺冠军。
向世界推广太极拳
陈家沟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成绩,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国际武术界的目光。1981年,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空手道》杂志、《读卖新闻》等日本武术界和媒体的30多人来到陈家沟访问引起轰动,陈家沟开始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
1983年,王西安作为陈式太极拳首位应邀人出访日本,进行讲学、表演、授拳。1990年,他应邀赴日本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中日太极拳表演培训日本队员。这些年来,他共计8次东渡日本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足迹遍布东京、大阪、神户、广岛、横滨等十多个城市。
法国,是王西安20多次前往讲学授拳的国家,也是陈式太极拳最早登陆欧洲的地方。1988年他第一次出访法国时,周边几个国家的许多武术教练赶来想与王西安比试高低。在一次表演中,突然有两个人一起拥上扭住他的双臂。王西安顺势来了反穿肘,二人应声倒地。一个个头高大的黑人拳师不服,冲上前一拳打来,王西安闪过后一掌击到其胸部,那人如一堵墙般倒下,双腿战栗,半天才站起来。他后来回过神时纳闷道:“我是怎么倒地的?倒地时就像被电击了一样,脑子一片空白。”
“中国太极拳神功技惊塞纳河畔”,巴黎第一、二、三电视台、《欧洲时报》《解放报》《空手道》杂志等多家媒体一片惊呼。世界武林实战高手、俄罗斯圣彼得堡拳师安德列闻后专门来看王西安的表演。他趁王西安不备,突然从背后发起攻击,王西安看都没看,一肘后击,安德列便双脚离开地面。起来后,他抱拳说:“我要跟你去陈家沟!”
为感谢王西安多次到法国传授太极拳,时任巴黎市市长、后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专门会见了王西安。
这些年来,王西安为推广太极拳百余次走出国门,美国、希腊、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授拳路上不止步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但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将其推向世界,造福人类。”抱此信念,王西安不遗余力地开展陈式太极拳的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
为弘扬太极拳,王西安于2000年成立了陈家沟武术院,目前已有来自国内外的5万多名学员在此接受了正规的陈式太极拳训练。
2004年,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成立,目前已在国内外设立36个分会。在法国,各大城市都设立了太极拳培训分支机构。王西安每年都要去十几个国家的太极拳教练培养点上,为那里的教练“充电”,不经培训者将不得继续任教。通过这些教练,许多人不出国门就能学到正宗的陈式太极拳。
在传授拳法的同时,深谙陈式太极拳真谛的王西安将拳法不断发展和创新。他综合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套路,吸收其他拳种精华,结合“太极之道、身心和谐”的中国太极思想和经络学术,创建了六式、二十四式养生套路和以技击为主的太极拳散手。这种散手颠覆了太极拳以往“彼不动、我不动”的传统打法,创立了主动进攻、直接进攻的新打法。
近年来,王西安所著的《陈式太极拳老架》《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等教材被译为法文版,《陈式太极拳推手技法》被译为英文版。此外,他还出版了《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及单刀单剑》《养生增气功及散手》等专著,录制发行了9种陈式太极拳套路演练光盘。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次日,王西安就要去杭州参加马云、李连杰合开的太极禅院开馆仪式,并受聘为太极禅院的精武堂堂主。目前,他兼任国内外60多个武术团体的会长、顾问、总教练等职。
在弘扬太极拳之路,王西安的脚步不曾有半点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