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吕迎宾
大学生村官当“泥瓦匠”?是的,土生土长的孟州小伙儿张安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村官,通过创建彩瓦厂带动就业,用实际行动为家乡作出贡献。
2008年,从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毕业的张安乐回到孟州市西虢镇全义村当了一名村官。在和乡亲们交流中,他发现群众渴望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张安乐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创业就要选项目,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虢人,张安乐对西虢镇以及周边的风土民情十分了解:西虢周边的农民十分注重盖房,何不创办个彩瓦厂?2009年初,张安乐和本家哥哥共同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孟州市西虢镇彩瓦厂”,专业生产盖房彩瓦。
作为一家新建的民营企业,产品没有名气,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刚开始的几个月,别人甚至看都不看他的样品。为了打开销路,他不分昼夜跑客户,渐渐地,他的诚心换来了客户的信任,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销售量也一点点上去了。第一年,彩瓦厂的纯收益在8万元左右,收入虽然不算太多,却让他看到了希望。在渡过第一年的难关后,彩瓦厂销售量持续上升,第二年底时就收回了成本。
提起张安乐,在彩瓦厂打工的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们说,张安乐每月都按时给大伙结算工资,还统一购买保险,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大伙都愿意跟着他干,目前工人队伍稳定在十几个人。
2011年,随着孟州市内陆续上马了四家彩瓦企业,市场竞争骤然激烈,张安乐的彩瓦厂销售量受到重创。面对困境,张安乐并没有泄气,首先,他严把彩瓦质量关,提高水泥标号,改进生产工艺,极大地提升了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其次,他多次到河南新乡、驻马店和山西、陕西等地考察市场,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成功与多个省内外建筑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艰辛的努力,他的“孟州彩瓦”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广大客户和群众认可。销量上去了,厂里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
“今年是彩瓦厂生意最好的一年,前段时间光洛阳的一个客户就用瓦27万块,还和河南中内配九鼎钰秀项目达成了用瓦意向,预计今年的整体收益将达到20万元。”张安乐自豪地说。
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张安乐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的瓦厂仅能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要想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必须在经营好现有瓦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