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小芳,我婆婆到今年12月2日就满60周岁了,老人家领取养老金的手续该怎么办理?”“不着急,到时候带着她的身份证、户口簿和照片来村人社站找我,其他事你就不用操心了。”11月29日,记者在修武县周庄乡孟村村委会大院,见到该村人社服务站站长闫乐芳正向村里一名妇女交代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的事儿。
闫乐芳今年33岁,高中毕业后就担任该村妇女主任,负责计生工作。去年10月,该村成立人社服务站后,她兼任站长,是周庄乡最年轻的人社服务站站长。从此,她成了村委会中与村民打交道最多的人。她说:“忙点没啥,只要能为村民服务,俺就高兴!”
去年11月,位于修武县产业集聚区的奇力新电子(河南)有限公司扩大生产,经县人社局协调,就近在孟村村委会大院设立电容分包点,实行“公司+农户”的作坊式生产模式,为该村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提供了便利,也为刚上任不久的闫乐芳发挥才能提供了机遇。目前,闫乐芳利用村人社服务站这一舞台,已先后安置50名本村妇女从事电子元器件加工工作,每人每月有近2000元的务工收入。
“绕线圈是个细心活儿,更适合妇女干。刚送走的那几个姐妹,都是想来村里的分包点上班的。”爽快的闫乐芳告诉记者,“现在分包点人已经满了,等缺人时提前通知她们,到时候接受企业一周的培训就能上岗。”闫乐芳作为分包点负责人,每天负责报送产品及原材料报表,确保在分包点干活的姐妹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闫乐芳同时还是村里的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负责帮村民讨薪,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今年7月,该村村民王梦来对闫乐芳说:“我在咱村的铸钢厂干了半个月,当时招工时说是按天上班,一天60元钱。到月底核算工资时,会计却说是计件工资,算下来一天才20元钱。”了解情况后,闫乐芳找到铸钢厂有关负责人据理力争。最后,铸钢厂按每天45元钱的标准,给王梦来开了当月的工资。
前一段时间,村里一名残疾人年满60周岁,需要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由于这名残疾人行动不便,闫乐芳就跑到他家取他的身份证、户口簿,并带着照相机为他照相。“准备齐老人的材料后,我把材料送到周庄乡人社所,然后再到乡邮政储蓄所为老人办了一个存折。”闫乐芳说,“等乡人社所把手续办好后,老人的养老金会直接打到存折上,从村里超市的POS机就能领取。”目前,该村有155名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60岁以上老人领取了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