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啪啪啪,来一个。”“跳支舞、唱首歌”……11月23日下午,从郑州赶来的18名高中学生和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青协志愿者们组团成立的爱心小分队,在修武县当阳峪小学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作为一支从事爱心帮扶的大学生团队,这一天,是这群志愿者第五次来这里了。
今年7月,团市委发起了“呵护雏鹰·助力圆梦”帮扶活动,9月份由市青年志愿亭组织了14个爱心家庭和当阳峪小学14名小学生进行了结对,并一起参观了市科技馆和河南理工大学。作为那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河南理工大学经管青协的负责人危增悌说,“山村里的孩子第一次出门,看到什么都很新鲜。”活动中,他感受到这群孩子和城里孩子的不同。
参观了市科技馆,志愿者们又带着孩子来到学校的大食堂就餐,下午一起在学校的草地上做游戏。“那天的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分别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不舍。”那一幕,危增悌至今难忘。
活动结束后不久,在团市委的帮助下,危增悌主动联系到当阳峪小学,并很快与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在沟通中,他了解到:这是一所坐落在山村里的小学校。由于今年没有招到新生,全校有31名学生,只剩下2到6年级的5个班。
由于学校老师人手不足,孩子们没有音乐和美术老师。危增悌发动校青协的志愿者们,利用每周二前往当阳峪小学,每一次,志愿者们都精心准备。为孩子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让有绘画特长的志愿者给孩子们上美术课、上一堂道德大讲堂教育孩子懂得感恩……3个月过去了,志愿者们已先后四次走进当阳峪小学,给孩子们送去的更是无比的欢乐。
每次做完活动,细心的危增悌都会将活动现场发布到微博上。就在一个月前,郑州中学外语部的高中生们从网上看到志愿者们所做的这些,经过几次沟通,18名高中生从百公里外的郑州赶来,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别看只有一个下午,可志愿者们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郑州中学的同学们用零用钱给孩子们买来了小礼物发给他们。得知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当阳峪小学的孩子们也做足功课。“我们昨天趁课间空暇排练了这支舞蹈‘怒放的生命’。”在音乐声中,6年级的孟浩静和同学们跳起舞蹈,展开双臂,拥抱明天……如今,当阳峪小学的孩子早已把这些哥哥姐姐当成了家人。
“做了这么多,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感动。”危增悌说,每一次活动后,他回到学校打开电脑时,总能看到孩子们用QQ回复的问候:“大哥哥,今天我们玩的真快乐,什么时候你们还能来啊!”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的背后,仿佛就是一个孩子的笑脸。他仿佛看到了那群山村里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在辽阔的天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