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亲,你有智能手机吗?你是个“手机控”吗?如果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那你可就要小心了。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看一个章节的小说,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频,或者瞅两眼流行的视频,甚至看看电视?是的,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
李女士就是这样。一个月前买了智能手机后,她的生活习惯变了很多,成了一名“手机控”:醒来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坐车时看手机;吃饭时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仍是看手机。
这不只是李女士的特写。是的,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有人戏说,如果说上一个十年,电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接下来是手机的一代。
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娱乐、社交和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很多人机不离手,被称为“手机控”“低头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控”这一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手机控”过度使用数码产品,会引起许多问题,对身体造成损害。
“手机控”会引起“数码痴呆症”。焦煤集团卫生处副处长董世坤说,所谓“数码痴呆症”,是指由于使用智能手机而造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类似于早期痴呆症的迹象,如常常忘记一些电话号码、熟人亲友的人名等。这个新名词最早于2004年出现在韩国,随后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关注。某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年轻人由于常玩智能手机出现记忆力下降、爱忘事、丢三落四等情况。
“数码痴呆症”呈现低龄化的特征。80后小婷,在我市一家中学上初三,上小学六年级时就开始使用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趋增多、设计的愈发时尚,她也慢慢对智能手机产生了依赖,无论是在课堂间隙,还是乘坐公交,都抓紧一切时间玩手机。
“手机非常方便,可以帮我做很多事情。”小婷说。但是小婷的妈妈却对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比以前吃力很多,而且在生活中也变得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很多时候,跟她讲了多少次的东西,她说着‘知道了’,结果一转身就忘。”
董世坤说,青少年时期恰恰是脑部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脑部发育,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家长和学校要对此负起责任、加强关注。
在手机实现智能化的今天,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其功能已经延伸到听音乐、上网、聊天、录音、拍照、看电影、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集电话、电脑、照相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手持信息终端。
董世坤建议,在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时,“手机控”也该好好思考如何高效又理性地使用手机,避免沦为手机的奴隶。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用手机玩画面跳跃的游戏,或者在坐车颠簸、行走时使用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此种环境中要杜绝使用。要常眨眼,多做眼保健操。除眺望远方外,使用手机一小时左右做做眼保健操,这是护眼的好方法。如果通过以上方式眼部疲劳仍得不到缓解,可以滴几滴抗疲劳的眼药水,若症状仍不减轻就必须停止用眼,让眼睛彻底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