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在先行的“节奏”中,我市先后建成郑焦晋高速、焦温高速、长济高速、二广高速焦作段,高速公路已东达省会接京港澳高速、南跨黄河接连霍高速、西连济源接二广高速、北出太行接长晋高速,初步形成了与全国高速公路无缝对接的高速公路网,焦作在河南的位置重了,与世界的联系紧了。
在先行的“节奏”中,我市完成常付线一级公路常平至孟州段和林邓线一级公路建设,完成获轵线、卫柿线、斗武线等一大批公路新改建、大中修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连接周边、布局合理、密度适中的普通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融入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的大格局当中。
在先行的“节奏”中,我市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打通乡镇与乡镇的通道,拉近村与村的距离,乡乡通上二级路,村村铺上硬化路,打开了农民致富的通道,打下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把欢乐和幸福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在先行的“节奏”中,我市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站和功能站建设,新建、改造武陟、修武、云台山汽车站及聚源物流园区等一大批客货场站项目,进一步完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停车场建设,让客流与物流集散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管理更规范、服务更全面。
在先行的“节奏”中,我市加快道路客货运输发展,开通焦郑、焦新城际公交和焦修、焦博城乡公交,大力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有力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行路更安全、乘车更舒适,使货物流通更快捷,经济社会更富活力。
可以说,我市的交通运输工作,在先行的“节奏”中打下了坚实基础,已经成为全市转型升级道路上的重要支撑点。
今年年初以来,由先行“节奏”酝酿的转型“节奏”,开始在“十大建设”的推进中持续发力,转型的点睛之笔可谓“一笔接着一笔”——
在转型的“节奏”里,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在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的基础上,起于郑焦晋互通立交,顺接桃花峪黄河大桥,止于云台山景区,全长36.8公里,总投资23.72亿元的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路基桥涵工程;起于修武赤庄,于王封西与新晋高速相接到达终点,全长约37.35公里,匡算投资33.37亿元的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在转型的“节奏”里,干线公路建设亮点频现。S233斗武线豫晋交界至武陟段改造工程和两个大修工程已完工。S308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除沁河大桥外的路段全部完工。S308冢沁线修武至焦作段及S104郑常线马营至小中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104郑常线詹店立交桥拆除重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S237大练线山区段改造工程、S312温邵线温县至沁阳段改造工程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同时,我市新增国道3条,国道里程由不到6公里增加到270多公里,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转型的“节奏”里,我市农村公路日新月异,助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93公里,占省计划203公里的144%,占市计划200公里的147%,提前3个月完成政府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在转型的“节奏”里,我市100辆公交车崭新上线,占我市公交车总量的近六分之一,承载民心满满,书写了我市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购置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历史”。
在转型的“节奏”里,运输场站建设多点共进。修武云台山旅游站、修武县汽车客运总站已建成开业;甩挂运输站场项目已完工;沁阳市客运站正在进行工程扫尾;德众保税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在转型的“节奏”里,作为武陟县运管所被推荐为部级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试点,执法评议考核总成绩名列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第一,受到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评价。
在转型的“节奏”里,市交通运输局专门组织由各位副职带队的8个小组主动到50家重点企业上门走访,积极查找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面对面向企业征求改进作风、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52条具体意见和建议,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逐一进行答复,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在转型的“节奏”里,坚持以人为本,顺利解决了多生多、二运公司585名下岗职工的主要问题,有效化解了困扰我市交通系统近10年的重大信访积案。
而无论是梦想的“节奏”、先行的“节奏”,还是转型的“节奏”,在“交通力量”的“演奏”中,最终汇成的是发展的“节奏”。
2014年,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十大建设”之公路网建设为龙头,着力提升公路等级,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亿元,抓建设、重养护、强管理、推改革、促和谐,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为“十二五”攻坚冲刺给力加油。
“随着‘内外融合、网络完善、高效畅通、服务优良、安全环保、支撑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建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将成为最和谐的交通运输‘节奏’,而这样的‘节奏’,定能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传递最畅通的发展‘节奏’。”谢如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