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这里不仅有咖啡,还有创新故事。
昨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开设的创新沙龙,所见所闻,很是惊奇——近百名多氟多人散坐于数百平方米的创新沙龙里,身前摆放着茶桌,上置点心、咖啡、茶水。在这温馨浪漫的所在,个个畅所欲言,人人历数创新感受。谈及创新沙龙,多氟多办公室干事王轶皓告诉记者,他的感受是:整一个奇思妙想,引领创新方向。
多氟多开办创新沙龙的灵感,源于北京的车库咖啡。前不久,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在北京出差,在他人的引领下来到了车库咖啡。车库咖啡与普通的咖啡馆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拥有更多可以展示自己想法的平台,比如心愿墙、项目墙以及定期召开的创新论坛。车库咖啡的气氛更加活跃,不单纯是一个休闲场所,更是一个自由交流、碰撞火花、产生创新的场所。李世江还了解到,在美国,车库几乎成了低成本高科技创业的代名词。曾经在智能手机市场风头无两的苹果公司,其许多创新思路都来自于车库咖啡。李世江在北京的车库咖啡里遇到了很多年轻人,他们借助车库咖啡,将自己的创新梦想变成现实,或多或少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全国各地已有许多城市成功复制了北京车库咖啡,将之变成促进创新发展的利器之一。
故此,曾受益于1000多项合理化建议的多氟多,借鉴车库咖啡,在内部打造了一个具备“创新孵化器”功能的创新沙龙,其目的就在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创新发散思维、分享成果、寻求合作的场所。李世江说,今后,多氟多将有更多的创新思想和项目在这里起步。
创新是多氟多的灵魂。多氟多纳米研究所所长罗成军说,创新磨炼了多氟多,让多氟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化工企业,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特色之路。
谈及创新,多氟多总经理侯红军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曾经的行业小不点多氟多,如今差不多将曾经的行业全国前四揽入囊中。靠的是啥?创新。多氟多先后建立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了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等项目7项,河南省科技成果14项。目前,多氟多共申报国家专利190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授权专利112项。主持制、修订了5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研制了冰晶石、氟化铝等国家标准样品,是氟化盐ISO国际标准召集单位和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借助创新力量,多氟多迈出转型升级步伐。多氟多锂电研究所所长罗传军说,多氟多的创新成果,在氟化盐向新能源转型方面体现得非常彻底。罗传军说,多氟多的创新分三个层次:一是新能源制造。包括以氟为媒介生产多晶硅等高端材料和个人能源宝、家庭能源箱、社会能源系统的集成,即“制能”。二是新能源储存。主要指锂电池及相关含氟材料的生产,解决新能源不易存储的难题,即“储能”。三是新能源产品的节约。节约是最大的新能源,包括循环经济的理念及一系列节能产品的开发,如半导体照明等,即“节能”。制能、储能、节能三位为一体的新能源系统构成了“多氟多梦”,就是要建设一个在河南有地位、中国有影响的新能源企业。
李世江说,创新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创新要形成合力,要有集散地,更要有发源地、孵化器。创新沙龙,就是将创新进行到底的地方。创新沙龙虽然设在多氟多,但它不完全属于多氟多。它属于中站区人民,更属于焦作市人民。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它将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平台作用,使更多梦想在这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