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本报通讯员 杨文娟
一把在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麦草,在孟州市梦草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金明眼里是绝对的宝贝。
生于1954年的汤金明,是孟州市西街村人。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并在一次偶然机遇中与麦草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老汤以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工艺为己任,在没有名师指点和样品的情况下,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制开发出独树一帜的麦草工艺画。
老汤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汤金明的麦草画,在传承了古代麦草画寓意和技艺的基础上,更多体现的是创新思维,被艺术界誉为独一无二、自成一家。老汤说:“别人作画,上面的颜色是染上去的,而我的画,颜色是烙上去,而且有层次感,明暗深浅的烙法也不相同,唯有此,制作出来的麦草画才能鲜活生动、富有灵气。”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老汤说,从精心挑选、层层把关、选择合适的麦草开始,在经过熏、蒸、漂、刮、推以及烫、剪、刻、编、绘等十几道工序的严格加工处理,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国画、版画、剪纸、烙画、刺绣等艺术有机结合、互为渗透,往往都要经过数天的辛勤劳作。如此一副不算太大的麦草画,常常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
漫步在老汤的麦草画制作中心,欣赏着他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让人感觉到的是视觉的浸润和心灵的洗礼。多年来,他创作的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作品,已远销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尼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丽成果扬名海外。而他本人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多彩人生》《财富故事会》《乡约》《人与社会》等栏目专访并在全国播出,其部分作品不仅荣获了第37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创作设计一等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而且还入编了《中华热土》《中华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焦作史志》《孟州史志》《孟州当代人物志》等书籍。
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里,仍挂着老汤精心设计创作的《凝香》和《夏风》两幅作品。而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历时3年,也于建国60周年前夕圆满完成。
如今,属马的老汤过了年就整整60岁了。老汤说,能将中国古典名画的精彩场景一一展现,并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麦草画的艺术价值,他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