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许 凯 鲁传伟
近日,记者来到焦煤集团古汉山矿采访,看到该矿几位领导在商谈安全工作。一位矿领导对记者说:“安全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时时刻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必须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该矿荣誉室,挂满了奖牌和锦旗,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煤炭系统先进群监会、全国煤炭系统先进井口接待站、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奖牌和锦旗。
形势越平稳,越要绷紧安全弦
“越是形势平稳,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这是古汉山矿党委班子的一致共识。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该矿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契机,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工会主席和安全矿长为副组长,以工会、安检、技术、企管、劳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各区队也成立了活动组织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时刻做到安全不放松。
活动中,该矿开展了以学习应用煤矿三大规程、“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和岗位事故隐患预想预处、焦煤集团80条安全管理红线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经常组织职工集中观看宣传教育片《伤逝》《人命关天》《警钟长鸣》和《煤矿事故案例》等教育光盘;让“三违”人员现身说法,举办了警钟长鸣事故案例安全漫画展和职工岗前安全宣誓,并组织职工代表、群监员集中上岗检查安全生产隐患等,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全矿干部职工举行了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签名和岗位事故隐患预想预处安全知识竞赛;购买了《煤矿工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组织女工家属送安全书籍到区队,有效增强了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
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
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是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
按照这个安全经济学规律,该矿坚持谋事在先,尊重科学,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由以控制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一线安全生产转变,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该矿把安全生产与班组、班组长的业绩考核和后备干部选拔使用挂起钩来,要求每一名职工都签订安全承诺书,严格对15种“不安全人”进行排查,制定了“12443”群众安全管理制度。“1”是实现安全工作零目标。“2” 是把好群监员选拔和培训关。“4”是4查,一是入井前查一查本班组职工矿灯、矿帽、自救器、毛巾等是否佩戴齐全,是否饮酒、穿化纤衣、携带烟火等违禁物品,精神状态、思想情绪是否稳定,把好入井关;二是开工前查一查所在工作地区的电器设备是否完好、作业现场是否安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等,把好开工关;三是工作中查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三违”现象,把好现场监督检查关;四是收工后查一查所在工作地区工程规格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是否给对班留下安全隐患,遗留问题是否向对班现场交代清楚,把好收工关。“4”是四项考核,包括矿群监会每月对生产保护干事所负责的群监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群监站工作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群监分会主任所在单位群监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群监员现场监督检查、隐患汇报和其他工作要求进行考核。“3”是努力实现无“三违”、无工伤、无事故“三无”班组。
柔性安全措施彰显人性化管理
古汉山矿离市区较远,有的职工远离亲人、远离妻子,无法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下班以后,衣服脏了破了,不会缝补,也懒得去洗。对此,该矿工会经常组织女工为职工开展“送安全、送温暖、送健康、送平安”系列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女工为住宿职工拆洗被褥、床单等2183件;在女工中开展争当“贤内助”和“安全好矿嫂”活动,组织她们到区队开展安全演讲和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今年年初以来为职工送白糖300公斤、西瓜2500余公斤、消暑汤360桶、月饼1100公斤、苹果2200公斤。在此基础上,该矿发挥两网联动服务中心作用,坚持每月把严重“三违”职工家属请到矿上,召开“三违”职工面对面亲情安全帮教座谈会,由“三违”职工讲“三违”经过,安检科长分析“三违”将会造成的危害,最后组织“三违”职工及家属观看事故案例警示片、签订安全联保责任书。
安全亲情帮教,使职工从温情中感受到了“三违”给企业、家庭、亲人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了职工的按章操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