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宏星、张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在温县番田镇北孟村小学六年级的教室里,语文老师王红萍正在为学生们讲授《开国大典》一文,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正播放着开国大典的盛况。
这是温县实施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后农村中小学课堂的一个场景。而在两三年前,农村学校运用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上课可有趣了,语文课上展示风景名胜、历史故事,艺术课上会播放动听的音乐,数学课上动画演示解析过程,直观生动……”北孟村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馨玉说。
谈起“班班通”的教学效果,王红萍赞不绝口:“有了‘班班通’,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课堂的容量增大了,学生学习效果好了。”
说起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祥云镇中心学校校长秦文修说:“现在,老师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多样,学生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学生向县城流失的现象少了,学生出现了回流现象。”
近年来,温县教育局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开展均衡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先后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改变全县中小学校的教学模式。2011年以来,该县开始实施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全县所有教学班配备计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上课手段,实现了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让城乡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县已投入1600余万元,建成“班班通”教学班702个。今年12月中旬,该县将再投入750万元,新建“班班通”教学班327个,更新教师用计算机550台,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全县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
为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该县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几年来共培训教师4800余人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该县通过资源推送、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络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逐步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中。
目前,该县中小学教师依托河南省教育资源网,正在推进教师网络实名认证和网络集体备课,已通过认证的教师有1400余人,建立集体备课协作组95个,网络备课665节。
温县教育局局长卫星说,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有效破解了城区班额大、入学难,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师资浪费这一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共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