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本报通讯员 杨文娟 赵彩红
12月8日,在孟州市赵和镇司家沟村民范延军的石榴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司道恒正在指导范延军修剪树枝。
如今的司家沟村发展特色种植,瓜果飘香,农民安居乐业,人均年收入上万元,由一个过去的“老大难”村变成了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的先进村。司家沟村能够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自然离不开领头人司道恒。说起司道恒,村民们都这样评价他:有能力、能吃亏、能办实事。
2005年,司道恒当选为司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时,司家沟村行路难、吃水难、浇地难,村委会还有几千元的欠款。面对如此现状,司道恒决定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
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村党员大会上,司道恒对大家说:“咱村要发展,不修路不行,修好了路,咱还要打井、修水塔,解决村民们的行路、吃水和浇地问题。现在村里的资金不够,我先垫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会干部每人集资1万元,村里的党员每人集资5000元。看到了村两委会干部的决心,群众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4条街道全部硬化,风景树栽上了,路灯也亮起来了,村里还修建了花池、清理了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行路难解决后,司道恒又带领党员干部东奔西走,积极争取节水灌溉等各项惠农政策支持,为村里新打灌溉水井10眼,新修一座水塔。
司家沟村人多地少,坡多地贫,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不高。经过走访调研,司道恒决定把发展林果业作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经济转型发展道路,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思路确定后,司道恒组织林果能人和有意向的村民到陕西杨陵农业示范基地学习苹果种植,到山西等地了解白雪红桃和大棚桃的产销情况,同时鼓励干部带头建果园,率先发展苹果和早桃种植。目前,全村苹果和早桃种植面积已达330亩,小杂果70亩,韭菜、以色列番茄30亩,其他经济作物5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年产值300余万元,司家沟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和优良品种基地。近年来,司道恒还带领村民开发荒沟种果树,引进软籽石榴等新品种,使原来无人问津的荒沟变成了“聚宝盆”。
在司道恒的带领下,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新楼房一座座建了起来。“只要心里有群众,就能把事干好;如果心里没群众,肯定啥事也干不好。”司道恒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