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从六氟磷酸锂到锂电池,再到锂电池动力总成,再到锂电池材料的研发……12月11日,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锂电研究所所长、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成果,说起自己参与研发过的锂电项目如数家珍。
“我与锂电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吧。”罗成果堆满笑容的脸庞上透着睿智。2006年,他从郑州大学材料学研究生毕业后,即入职到多氟多,先后在该公司的技术科、工程部、锂电研究所工作过,但无论从事哪项工作,都与锂电密不可分。
“苦是真苦,累也真累,但每次试验成功之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让人兴奋,感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至今说起当时的研发情景,罗成果还有些抑制不住地兴奋,“当时多氟多正大举进军新能源,董事长李世江描绘了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以锂电池为导向、以锂电池材料为重点的企业发展蓝图。”
罗成果的职业生涯也正是沿着这一蓝图行进的。2009年,他开始参与六氟磷酸锂的研发。这一技术当时被外国的企业所垄断,要想突破技术壁垒自行研发,难度可想而知。没有现成的设备怎么办?罗成果就和同事们自己动手加工,用什么样的材质、做成什么样的形状,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以至于后来许多研发设备都申请了专利。
罗成果说,最让人难受的是在做实验时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因为六氟磷酸锂的原材料无水氟化氢是剧毒化学品,做实验时必须要防护严密,无论春夏秋冬都穿得像个宇航员。从6克小试,到2吨中试,再到试生产20吨、200吨、2000吨,直至产业化,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又失败的轮回之后,多氟多宣布六氟磷酸锂研制成功。
正如李世江所说,六氟磷酸锂研制成功,仅是打开了进军新能源的突破口。罗成果和他的团队紧接着就投入到了锂电池的研发之中。“有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设备仪器都是最先进的,锂电池的研发过程可谓比较轻松。”罗成果说,他们先后开发了高性能的锰酸锂电池、低成本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和储能电池,并成功研发了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得到多家电动汽车厂家的认可,产品还远销到欧洲多国。
2011年年底,因工作需要,罗成果担任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依然是和锂电池打交道。其研发的产品锰酸锂和三元材料是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这两个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已经向国内多个厂家供货。”罗成果说,目前他们正在加紧研发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隔膜等材料。
在从事了多年锂电池研发之后,罗成果颇有感触。他认为新能源技术虽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就目前来说还面临着价格高等诸多问题,这些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来解决。而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研发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这就要求自己永远都要细心、耐心,并且不断学习。唯此,才能够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