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举全区之力服务我市水系建设的新区,今年年初以来从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亲情拆迁入手,使得水系建设拆迁这一棘手的热点问题成为提速民生发展、凝聚干群关系的纽带。
我市城市水系建设项目是市“十大建设”的头号工程,其中在新区的河段总长度40多公里,涉及5个乡镇办事处、30多个村、5000多户、上万亩地、30多个养殖场、40多万棵树、2000多座坟。新区在我市水系建设中任务最重、牺牲最大、难题最多。
为打造群众满意的水系工程,新区在服务全市水系建设中阳光操作,全民参与。大沙河开发建设启动以来,新区公开征询群众建议,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难。新区领导住村入户回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区直部门分包村、组面对面与群众直接交流。同时,公布社会监督电话,进行干部作风评议。许多群众反映,这次拆迁对政府满意是因为群众分享了水系建设的红利、城市发展的成果。
群众分享水系建设红利是从房屋丈量、人口认定、补偿数额等开始的。新区按照宽待群众、让利于民的原则,出台了历年来最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并实行区、乡、村三级联保,区财政兜底解决补偿资金,向群众直接兑付,一步到位。截至目前,所有拆迁户均签订了拆迁协议,签订率100%。
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充分挖潜政府资源,及时出台政策,解决拆迁户就业、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对水系建设占地后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农村“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对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其提出就业申请并愿意服从岗位安排的,及时安排就业,确保就业困难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对招用辖区失地农民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社会保险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完善农村养老补贴政策,将水系建设用地计入各村失地面积,提高相关村的失地比例和养老补贴标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贴息贷款。目前,新区共安置就业2000多人,发放贴息贷款200多万元,新增低保户300多户,新发放养老金1400多万元。
“没想到通过拆迁扩大了饲养规模,每年的收入起码要比原来增加三倍。”在阳庙镇饲养户赵敬意的奶牛场里,他一边照看着自己的奶牛,一边对记者说。
一系列惠民措施,确保了红利发放,创造了水系工程建设的好环境,新区也借助水系建设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水平。新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区社区规划方案已经由市规委会研究审定,水系建设也吸引来了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国新型房屋总公司对新区社区建设的大规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