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郎 涛 乔 桥
近年来,焦作供电公司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站位全市经济长远发展,注重电网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与服务民生的高度协同统一,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政府支持,难题迎刃而解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焦作的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与电网项目建设迟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2011年,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环境下,焦作境内的火力发电机组先后被关停,这个昔日的电力外送城市,一下子变成了电力输入市。接踵而至的供电高峰,也让焦作供电公司承受了空前的压力。
2008年9月底,我市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博爱变电站的投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作地区的供电压力,但焦作电网依旧是西强东弱,该公司总经理赵建宾介绍:“早年,焦作电网和新乡电网连在一起,‘焦新电网’被人戏称为‘焦心电网’,焦作年年缺电,却年年束手无策。由于焦作东部没有500千伏变电站做支撑,外边有电也无法送到焦作。”
2011年年初,以市政府上报的建设焦作东500千伏竹贤输变电站的可研报告,得到了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这个项目被提前纳入河南电网“十二五”建设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完成一系列支持性文件获取工作和土地征用工作。2011年9月底,该项目提前一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开工建设。
“速度不能降,责任不能推,工程不竣工不减压。”项目建设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亲自协调解决遇到的难题,督促工程建设进度。变电站、配出线路所涉及到的有关县市成立工作组,在遇到征地、拆迁、赔青、进地等难题时,积极协调、主动解决,全过程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2012年6月28日,500千伏竹贤变电站及其配套工程提前半年完成里程碑计划,并顺利投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该公司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至此,焦作境内的500千伏竹贤变电站和博爱变电站东西呼应,焦作电网与省网的联系更加紧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制约焦作电力供应多年的“卡脖子”难题迎刃而解,充足可靠的电力也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电缆入地,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焦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变人们对“焦作煤城”的黑色印象,市委、市政府制订了三年城市建设规划,决定利用3年的时间,将市区的架空电力线路全部进行入地。
要将市区所有的电力线路入地改造,资金何来?该公司立意构建多方共赢局面,超前思考如何解决现有线路走廊与政府产业发展和市政建设的矛盾,拿出了一个政府和企业都能接受的双赢方案:由供电公司分期分批将城市上空高压线路入地,将架空线路下方的土地解放出来,供政府当作工业、商品房等项目的开发用地。去年3月,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从土地收益中拿出资金用于电网入地改造,并委托焦作供电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随着一条条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工程的完工,有效缓解了政府在招商引资和市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用地缺口问题,使城市环境得到了美化,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而且优化了电网资产,使部分运行年久的线路得到了改造,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配网改造,居民用电无忧
多年来,由于厂矿企业外迁或倒闭等原因,焦作城区遗留了大量无人维护管理的家属院配电台区和老旧线路,居民用电可靠性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今年年初,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5月份,市政府将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列为2013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决定用3年的时间对城区195个无人管理台区的配电设备进行改造,专门出台《城市电力公用事业附加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支出,在优先保证城市路灯电费支出后,余额全部用于城市公用电力设施建设与改造”, 并委托焦作供电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为确保改造任务全面顺利实施,该公司坚持“三个到位”,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规划设计到位。工程改造前,认真进行现场勘查、技术交底,制订差异化改造方案。二是组织措施到位。配电抢修班和运检班合理调配人员,对现场的工程质量、工艺等进行监督检查,边施工边验收,确保了改造后顺利带电接火送电。三是督促检查到位。派出专人到现场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无人管理配电台区的改造过后,该公司将正式履行管理与维护职能,彻底解决长期以来这些小区供电设施无人管理的现状。“以后再也不会因为电费高而烦恼了,再也不用担心经常停电了。”8月25日,看着刚刚更换好的配电变压器和崭新的供电线路,市康馨小区的居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焦作供电公司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为焦作电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坚强、安全、灵活、高效的现代化电网,将助推焦作在中原崛起的大潮中飞得更高、更远、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