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崔红玲
“俺之所以能摘掉‘负翁’的帽子,全靠优质的电力服务当后盾。”12月13日,博爱县磨头镇牛庄村村民王宏升拿着卖猪赚的钱高兴地说。
昨日,记者到王宏升家中进行采访时,他正在向村民介绍自己的致富经:不怕你们笑话,为了脱贫致富,俺很早就到外地去做生意,由于文化程度低、经验少,最终还是赔了,欠了一屁股的债。听说家乡通过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用上了给力电,俺思来想去,就买张车票跑回来办起了养猪场,养了100多头猪。在养猪的过程中,用电的地方就多了,饲料加工要用电、抽水泵要用电、小猪保温箱采暖要用电、照明要用电……尤其是在寒冬腊月,如果小猪采暖用电跟不上,就会造成小猪成窝的夭折,按1窝10头小猪、1头小猪400元计算,夭折1窝就会损失4000元。”
“因此,断电对俺养猪人来讲,那是最着急上火的事。”王宏升继续说道,“12月8日,俺刚走进猪棚,准备去看看刚出生的小猪,这时漏电开关处突然着火,造成养猪场停电,俺当时真叫一个急啊,赶紧给罗师傅打电话(博爱县电业局磨头供电所员工罗根平)。几分钟之后,罗师傅就赶来了,看了情况后,先帮俺借了一台发电机,让小猪用上采暖电,之后查出是因为俺增加了几个保温箱,导致用电负荷突然增加,原有用电线路电流过大,引起着火,导致漏电开关被烧毁。找到原因后,罗师傅就让俺去买了材料,之后爬高上低地忙活了1个多小时,终于使养猪场恢复用电,为了表示感谢,俺想请罗师傅到附近的餐馆吃顿饭,可罗师傅说什么也不去。自打俺回乡办养猪场,在用电方面罗师傅没少帮忙,无论刮风下雨、寒冬腊月、白天晚上都是随叫随到,去年冬天的一个凌晨,俺的养猪场突然停电,罗师傅放下电话后就匆匆地赶了过来。很多次俺心里过意不去,想通过请客或者送礼的方式表示感谢,可罗师傅却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不用感谢,你们说说他是不是俺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