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近年来,在解放区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有一张面孔逐渐被那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所熟悉,他就是解放区环保局监理二站站长王拥军。由于王拥军在处理噪声投诉问题时不徇私情、不苟言笑,工地上的人都称他是“黑脸包公”;而在工地周边居民眼里,王拥军却是他们的“好兄弟”。
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些建筑工地距离居民区较近,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事件较多。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只要是居民楼附近的建筑工地,王拥军几乎都去过。
家住新华南街水暖厂家属院的李阿姨,一提起王拥军就赞不绝口。今年夏天,李阿姨的孙子要参加高考,但距离她家十几米远的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给其带来很大困扰。四五月份,正是高考前复习的关键时期,看着孙子晚上不能好好复习和休息,李阿姨就到解放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当她把问题向王拥军反映后,当天晚上就听不到施工噪声了。过了一个多月,李阿姨出去买早餐时,见王拥军从工地走了出来,才知道他为了不让工地夜间连续施工,已在该工地看了一个多月。到环保局工作近15年,王拥军这样蹲守过的工地有100多家。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项目比较多,王拥军主要负责辖区建筑施工单位的排污申报、夜间连续施工审批等,找他说情的人可不少,但他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人民路附近一工地,由于未经审批夜间连续施工,经环保监测人员监测噪声严重超标,环保执法人员让该工地立即停止扰民行为,并处以罚款。该工地负责人找人前来说情,但被王拥军严词拒绝。这类情况每年都会遇到好多次,王拥军都坚持按原则办事,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为此,和他接触过的建筑工地负责人给他取了个“黑脸包公”的绰号。对此,王拥军淡淡一笑说:“脸黑心不黑,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王拥军和其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解放区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投诉不断减少,他们正在探索的投诉问题网格化管理模式也逐步成熟,先进经验在全市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