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青年志愿者|青联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追梦爱心计划”的追梦史
团中央修订印发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焦作户外志愿救援队招募队员
“旧挂历送盲童”活动倡议
行走在青春的地平线上
扛起焦作移动转型发展大旗
什么是智慧城市?
团市委召开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工作会议
我市志愿者宣传片
入选全国志愿者优秀文化成果展
市青联委员动态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梦爱心计划”的追梦史
本报记者 王 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追梦爱心计划”发起人杨常珍。
  (本报资料照片)
 
   

  “让闲置的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读到好书……”这就是“追梦爱心计划”的初衷,说起这项计划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杨常珍和它的执行团队——追梦爱心社。

  早在2007年,对于从安徽来焦作打工的杨常珍来说实现这个计划就是梦想。如今6年过去,杨常珍的“追梦爱心书屋”已筹集图书3万多册,为我市周边18所农村学校建立了图书馆,来“书屋”免费借阅换书的市民达到6000多人,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微笑成长营”“工地流动书社”“旧衣捐农民工”等一系列受到社会好评的志愿服务项目。

  然而,和许多志愿者组织一样,追梦爱心社收获成功追梦的背后又经历着怎样的艰辛和坎坷,昨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他们的追梦之旅。

  “爱心换书”追梦终有成

  儿时的杨常珍特别爱看书,可是因为家庭贫困,她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1997年,她和丈夫来焦作打工。平时十分爱看书的她,对收集来的旧报纸、旧杂志惜若珍宝。

  “如果能把城里孩子闲置的图书收集起来,换给买不起书的农村娃,让人人有书读该多好。”就是杨常珍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启了一个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的6年追梦。

  从此她就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收书换书。10本、100本、300本……在她不懈努力下,手里的书籍越来越多,怀着同样梦想的人也纷纷加入进来。

  然而,追梦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没有固定地点,很多孩子想换书找不到他们;由于孩子们拿换书得来的钱打游戏、买零食,违背了换书计划的初衷;收书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短缺制约计划的持续。一系列问题考验着这个刚刚起步的组织。

  有志者事竟成。在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多方争取下,联通公司免费提供了6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探索出了以书换书的运作模式,高校志愿服务队参与共同推进,“追梦计划”得以继续。

  为了能筹到更多的书,团队开始和一些企业、单位、学校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活动筹募更多书籍。这时,又一个困难摆在她面前。“‘追梦爱心社’是民间志愿组织,一直没有注册登记。”一次,杨常珍和某单位谈合作,可无论她跑多少趟,磨破嘴皮,对方始终不愿吐口。“为啥?还不是咱们没‘身份’吗?”杨常珍说。

  此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成了杨常珍常常光顾的地方。由于不符合相关条件,她“正身”的想法被一再搁置。错过和许多大企业合作的机会,看着日益壮大的“追梦爱心社”遭遇瓶颈,杨常珍没再犹豫。

  2010年,杨常珍的“追梦爱心社”志愿团队被团市委了解到,当年,凭借着4年不懈执着追求,她捧回2010年“首届志愿服务市长奖”铜奖奖杯。“身边的榜样”“市三八红旗手”……从此,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报纸、电视连篇累牍的报道,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这位不屈不挠的追梦人。

  2012年5月,解放区新华街道鑫源社区抛出橄榄枝,接纳了这个志愿组织,作为主管单位为“追梦爱心社”进行了注册备案,杨常珍终于迎来了“追梦爱心社”正身的一刻。

  当梦想不再成为梦想

  “人生的梦想就像是攀登高峰,当你站在一座峰顶时,你将会把目光投向远方的更高峰。”杨常珍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当换书行动逐渐进入正轨,致力于帮助农民工和他们孩子成长的追梦爱心社,在杨常珍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追梦征程。

  2010年,为了让农民工多看书,“追梦爱心社”与市区多家工地联系,每月在工地开展一次“流动图书室”活动,为每一位农民工办理了借阅卡,每月换阅一本书,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为农民工成长发展助力。

  2011年,为了给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在团市委的号召下,与农民工子女居多的太行东路小学进行了结对。每个周末,杨常珍都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微笑成长营”活动,为孩子们补课、开展兴趣班、带孩子们参观企业高校。

  不久,“微笑成长营”的孩子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不再为自己的身份不安,而是变得更加开朗。年底,当看到一位曾十分自卑的男孩主动站在班里举办的晚会舞台上,那一刻,杨常珍泪流满面。

  再过几天,即将迁往新址的“爱心换书屋”就将开门迎客。每天要招呼着收书、换书、借书,杨常珍打算雇个人来做这些,由她每月付给人家工资。而现金的来源,则是她和伙伴正在试营业的家政服务公司,“我们要用自己挣来的钱,来扶持我们的志愿项目,这就是我今后要走的路。”杨常珍坚定地说。

  回想起6年从事志愿者的经历,杨常珍感慨万千。在困难面前,杨常珍一直没有止步。时隔几年,她从当初只一门心思追求理想,逐步升级成一个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维系自己梦想的实践者。或许,若干年后,一个新的梦想会在她脑海里产生,可作为一个为理想执着向前的追梦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杨常珍和她的团队一定还会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