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知责、知足,既是党员干部加强品德修养之根本,又是立身做人之要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必须解决知恩、知责、知足的问题。
——摘自市委书记孙立坤在为我市党员干部上党课时的讲话
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知足,是做人的品格底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荣誉,在荣誉、利益和地位面前做到不争功、不伸手,选好参照系、用好手中权、走好人生路。
市委书记孙立坤在为我市党员干部上党课时,以“自古清白无遗祸,从来贪争有后殃”的对联与大家共勉。
选好参照系。有道是,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与否,确立什么样的参照系非常重要。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待遇、实惠上,就会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如果把参照系放在为人民奉献、尽心工作、创造事业上,就会越比越有积极性。有的人比地位、待遇,比奢侈气派,一旦己不如人,就心生邪念,甚至步入歧途;有的人只比别人得到的,不看别人付出的,越比越觉得吃亏,凡此种种都是选错了参照系。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艰苦卓绝地奋斗了40余年,但他一生廉洁奉公,留下的遗产只有生前的一些衣物、2000册书籍以及华侨为他捐资购买的一所住宅。红军高级将领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条件要比那时好得多,待遇要比那时强得多,但艰苦朴素的作风绝不能丢。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好差、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要学会简单工作、简单生活、简单做人。这样比较,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不徇私情、谋私利;才能一以贯之地讲党性、讲原则,廉洁从政;才能获得快乐、求得平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砖添瓦。
用好手中权。身为公务员,就是选择了一条为公众服务的道路。要得到群众信赖、让人民幸福,就必须清正廉洁。不廉者,政令难行。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做俭朴清廉的表率。小平同志有句名言:“正确对待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导干部对待名利要看淡、看透,做到遇到好事不失态,得意淡然;遇到挫折不沮丧,失意泰然;遇到委屈不动怒,从容超然,真正做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民掌权须身正。身正就是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造福一方、百姓拥戴,用不好就可能贻误事业、断送前程。要懂得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坚持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要对权力、对人民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真正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卑不移公仆心,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
走好人生路。老子曾经说过:“福莫大于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生之路要面临诸多诱惑,经历诸多关口,走好了会顺利过关、得到回报,走错了会迷失方向、掉进深渊。作为领导干部,走好人生路关键要过好“三关”:过好利益关,做平凡人、保持平凡心、过平常生活、干平常事,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过好亲情关,坚决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决不能损害集体利益、败坏自己名声;过好友谊关,一定要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要求,恪守市委常委“八个做到”的郑重承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和干事创业环境,为实现焦作梦作出自己的贡献。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