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如何加快推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近期市委常委会和省市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对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一、要有紧迫感
最近一个时期,把太极拳文化挖掘好、弘扬好、发展好的呼声越来越高,氛围越来越浓,思想越来越统一,机遇也越来越好,可以说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太极拳是在300多年前由陈王廷创编的,陈长兴、陈有本、陈清萍、陈鑫等太极拳传人也为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贡献,现在没有一个人的太极拳功夫、理论能达到先人的水平。同时,河北永年、湖北武当山等都在想方设法做太极拳的文章,甚至韩国也在做太极拳申遗的文章。太极拳实实在在发源于陈家沟,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别人做得好,属于我们的资源让别人拿走了,我们就愧对先人的创造。
上级组织和领导对太极拳发展的重视、关注、支持程度越来越高,省市也都有很明确的要求,各级主要领导都作过重要指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一直呼吁党委、政府搞好太极拳开发。上级对太极拳发展寄予厚望,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就愧对组织的期望。目前,温县的三产比重较小,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温县要提升发展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有利于带动三产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如果没有把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好,就愧对温县的发展。
二、要正视问题
近年来,温县在太极拳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思路、有任务,有景点、有变化,有项目、有投资,有地位、有影响。成绩应当肯定,但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太极拳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慢,各个方面还不太满意,与大家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字上。一是浅。就是认识浅。在发展对象上,对“什么是太极拳”认识不到位,把太极和太极拳、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文化混为一谈。太极拳是以太极理念为引导的一种修身养性的综合锻炼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态的、有形的、集成的人体表现形式。它涵盖了哲学、文学、医学、武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养生学、运动生物学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传统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具有明理、养生、健身、防身等多种功能。太极拳是在太极文化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太极拳和太极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发展的是太极拳,不是太极。在发展目的上,对“为什么要发展太极拳”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太极拳是国际品牌,可以造福全人类,没有看到太极拳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在发展思路上,对“怎样发展太极拳”认识不到位,说起来慷慨激昂,做起来没有办法。二是散。就是力量散。各流派之间的合力没有形成,流派之间不配合、不团结,纷争不断;民众的合力没有形成,包括陈家沟村村民在内的很多群众对太极拳发展的认识不够、支持不够。三是少。就是人才少。缺少学练太极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缺少对太极拳、太极拳文化发展有兴趣的、有研究的企业家队伍,缺少太极拳、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缺少一批热心热爱太极拳事业、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四是难。就是资金难。目前政府的投入还不够,支持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同时缺少战略投资者,筹资非常困难。五是小。就是载体小。太极拳发展的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就是陈家沟村,陈家沟村只是一个地域不大、人口不多、历史沉淀不丰富的普通村庄,跟少林拳的载体少林寺无法相比。太极拳在这样一个村庄里发展,起步很低,载体很小。这些年太极拳发展缓慢,与载体小的客观原因有很大关系。
三、要明晰思路
(一)明确目的。就是弘扬传统文化、服务人类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传统文化,是因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服务人类健康,是因为太极拳具有防身、健身、养生等功能。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可以通过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明确目标。就是立国家项目、争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发展太极拳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域,必须有世界眼光,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立国家项目、争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真正把太极拳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
(三)明确任务。就是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把陈家沟打造成“寻根拜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三个高地。一是做好“根”文章。围绕纪念馆、博物馆、祖师堂、学拳处、传承谱、东沟、皂角树、文化氛围、景观小品、建筑风格10个要素,充分展示太极拳“根”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太极拳发源地的影响力。二是做好“拳”文章。围绕学拳授拳、赛事活动、艺术表演、影视动画、图书音像、拳理研发、商品开发、场馆建设、人才培养、段位评定10个要素,大力弘扬太极拳文化。三是做好“养生”文章。围绕生态宜居区、习拳健身园、文化健身园、饮食健身园、运动健身园、医疗健身园6个要素,打造国际健身养生基地品牌。
(四)明确举措。就是政府支持引导、主导发展,企业投资运作、推动发展,社会参与互动、促进发展。一是政府支持引导、主导发展。政府应该主导规划、策划、政策、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同时支持企业发展。二是企业投资运作、推动发展。在太极拳文化产业化上,必须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让大企业、战略投资者来投资运作、推动发展。三是社会参与互动、促进发展。发展太极拳不仅仅是温县的事情,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要通过科学引导,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共同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
(五)明确策略。就是世界传播、北京引领、焦作发展、温县扎根。一是世界传播。在世界上主要是做传播工作,依靠影视动画、图书音像、授拳教拳,利用孔子学院等平台,推动太极拳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二是北京引领。太极拳要发展好,必须依靠北京去引领,在高端人才上引领,在国家政策上引领,在国家项目上引领,在战略投资上引领,在理论研究上引领。三是焦作发展。太极拳发展不应该局限在温县的范围内,温县的条件也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太极拳文化产业应该在焦作或者更大范围内去发展。四是温县扎根。温县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根”是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贪大图洋,只有依据现实力量,发挥优势,上下联动,全力做好“根”文章,才能确保取得实效。
四、要真抓实干
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只争朝夕、务实重干、真抓实干。一是注重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就是解决投资主体的问题。坚持解放思想,招大商、引战略投资者,以此推动太极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注重项目建设。服务好落地项目,加快进度,严把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谋划好项目,围绕“根、拳、养生”文章要素,科学谋划项目,确保其有影响、有效益。在项目建设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引导多元投资,加快陈家沟和太极拳开发步伐。三是注重规范管理。加强资源管理,整合拳师资源,整合有限资金,整合部门项目,向陈家沟倾斜,优先用于太极拳开发。加强规划管理,做到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搞好产业布局规划,严格执行陈家沟村内规划。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城市标准,加强环境整治,搞好绿化美化,全面提升陈家沟的对外形象。四是注重上下联动。对上积极汇报、沟通、对接,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对下做好陈家沟村群众、拳师的思想工作,争取广泛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太极拳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注重落实责任。按照举全县之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方法步骤,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全力以赴推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系温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