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十八大精神在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千亿产业园 构建十大农业群 建设美丽新孟州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千亿产业园 构建十大农业群 建设美丽新孟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改建后的孟州市黄河大道流光溢彩。
  小麦高产创建创造全国纪录,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总投资18亿元的河南三丽电源年产20万辆电动车和500万组硅胶体蓄电池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河南省格林沃特净化器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设备正在调试。
  每年完工一批廉租房和温暖工程,缓解群众居住难。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孟州群众应保尽保,老有所养。
  城市经济方兴未艾,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十八大奏响了改革最强音,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马加鞭,焦作转型升级方兴未艾。已经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孟州市,面对一系列接踵而来的机遇和挑战,再一次高挂云帆,驶上新的征程。

  今年年初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始终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工作思路,以“四化同步”为核心,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截至10月底,该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03.8亿元,同比增长12.1%;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8.2亿元、167.4亿元,同比增长13.1%、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7849元、11849元,同比增长11.2%、12.5%。今年10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莅孟调研时,对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勤劳智慧的38万孟州人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再次启航,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笑迎天下商客,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共谱跨越发展的精彩华章!

  抓转型促增长,打造千亿产业园

  扩规模增效益,构建十大农业群

  该市始终把转型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增量扩充和存量调整并重,开放带动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加大饱和投入,持续转优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实现了攀高进位。

  园区更强。以建成“千亿园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集中要素资源,强化集群培育,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集聚区被授予“2012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4亿元、税收4.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3252人。配套设施功能更全。筹资14.3亿元,安排基础设施14项,建成道路4条20.2公里、供水管网31公里、天然气管道20公里。洛常路、汶水路实现竣工通车,220千伏昌黎变电站通电运行,摩擦材料、锁具质量两个省级检测检验中心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竞争力更强、集约度更高、承载力更大的集聚区正在加速构建。“一区多园”初步形成。围绕培育一批百亿特色产业,规划实施了汽配、皮毛、循环经济、生物化工等十大专业园区,加速推进小微企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交通运输装备、生物化工两个园区初具规模;电镀、皮毛、循环经济、台商等专业园区全面开工;对接洛石化的石化园区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园区促集聚、用集聚促转型、靠转型促提升的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龙头企业实力更强。深入实施“36833”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率先领跑、重点企业持续壮大,实现新增工业企业57家、从业人员8900人。中原内配、金山化工成为全省百强企业,金山化工、中原内配、隆丰皮草、华兴生物、焦作河阳酒精等5家企业入选焦作市30强企业;飞孟金刚石、广济药业、中原吉凯恩、三丽电源等4家企业入选焦作市30高企业;飞孟金刚石与上海宝钢集团合作投资45亿元的飞孟再制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孟州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再制造基地试点。

  转型增强。该市坚持把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开放带动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抢抓机遇,挖掘潜力,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重点项目大中见优。截至10月底,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253个,超10亿元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50个,列入省、焦作市重点管理项目91个,累计完成投资140.9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格林沃特尾气净化器、13亿元的中原内配三期、18亿元的三丽电源蓄电池等114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总投资28亿元的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5亿元的西泠电器产业园、2.8亿元的同济消防暖通设备等139个项目快速推进。对外开放高位推进。依托保税区、高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市招商局、十大园区、保税中心模拟公司化招商运作,成功签约香港奥特莱斯、上海煤制氢、宝钢再制造、港台产业园等超20亿元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213亿元。截至10月底,该市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50万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1亿美元、进口2.5亿美元、出口3.6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进口、出口、人均出口额四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创新驱动持续走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的要求,先后组织中原内配、大地合金、泰利杰、飞孟公司等申报重大科技项目38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成功引进我国唯一一个皮毛制革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建成了河南省首家羊剪绒加工技术院士工作站;18家企业入围焦作市科技创新能力百强。该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产拓强。围绕“振兴三产、扩大就业、科学转型”的思路,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积极拓展现代物流、保税经济、旅游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持续转型的基础更加坚实。保税经济潜力凸显。依托河南德众保税中心,建成了全省最大、功能最全的海关查验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查验中心,实现了进出口产品就地查验、就地检验、一站式通关。济源、晋城、三门峡等地市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地通过德众保税走出国门,中纺公司、中远集团、法国达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与德众保税建立合作关系,合同金额达到10.8亿美元,孟州正在成为连接中原产品和国际市场的“大通道”及“无水港”。旅游开发强势开局。依托孟州“一文一武一美一仙”的历史文化和太行山余脉的独特生态资源,完成了孟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韩愈文化产业园、黄楝树度假区、黄河丰润园、国际汉文化生态风情园、古孟州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改建了大定路南延、吉祥大道等旅游快速通道,孟州旅游经济正在实现从无到有的全面突破。“两区”建设初见成效。以培育业态先进、个性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为目标,启动了中央商务区、特色街区建设。目前,初步完成了中央商务区规划编制、前期筹备等各项工作;建成了以森海家居、全友家私、旭统家具、建材商城等为主体的特色建材商业街;启动了韩愈大街地下商业街的前期筹备等工作,服务业发展正在向多元化、集聚化迈进,为孟州产城一体、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扩规模增效益,构建十大农业群

  该市按照“保基础、促转变、快提升”的农业发展理念,坚持在“起一接二连三”上下功夫、做文章、扩规模、提效益,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精品、高效和高端方向转变。

  粮食十一连增。围绕构建30万亩大粮仓,积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成万亩示范方2个、千亩示范方8个、百亩示范方6个,总面积3.2万亩;积极整合资源,累计投资9200万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今冬明春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蟒河治理等工程18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改善了生产条件。全年小麦种植面积38.1万亩,总产量21.3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

  农业集群发展。围绕培育“千万只鸭、百万头猪、十万头牛、万亩鱼塘”和“五万亩苹果、万亩韭菜、万亩蔬菜、万亩大棚”的特色集群,规划了农业十大集群,以整村制土地流转为抓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截至10月底,该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4万亩,新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新发展平康养猪、鸿基养鸭、康达尔养鱼等农业产业基地6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猪牛羊存栏数达到34.7万头,家禽存栏181.3万只,现代农业正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农村发展创新。积极探索宅基地流转方式,加快推动农民财产资本化。确定了3个宅基地流转试点村,累计收回空闲宅基地115户,盘活土地38亩,收回房屋面积5360平方米,宅基地流转工作受到了省政府政研室、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创新推进“合作社+农业基地+农户+社会机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合作社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先后建成了1个国家级示范社、11个省级示范社、5个焦作市明星合作社、10个焦作市龙头合作社,该市合作社累计达到368家,带动农民增收2660万元。

  财力倾斜民生,建设美丽新孟州

  该市坚持城市带动、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以城建“十大工程”为重点,抓融资、促进度,抓拆迁、破难题,抓美化、提形象,城市建设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提升,建设美丽孟州迈出了坚实步伐。

  城市提能级。围绕“一轴三区”城市规划,持续拉大框架,不断完善配套,初步构建了以黄河大道为主轴,老城区、新城区、中央商务区协同发展的“大孟州”城市格局。城市框架持续拉大。投资6.16亿元,安排实施城建基础设施项目12项。光华路、会昌路南段、花园新街、长店社区连接道路等实现竣工通车,黄河西路、湘子路南延、清风大街东延、北环路西延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市道路通畅范围持续扩大。梧桐路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城市排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更加优化。深入实施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三城同创”,开展了美丽进城市、美丽进乡村、美丽进社区、美丽进学校、美丽进企业”的“美丽五进”活动,先后完成大定路、韩愈大街、合欢路等3条道路绿化亮化,开展了15处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美化绿化,建成了苗圃花卉示范基地1000余亩,新增造林面积7280亩,林木覆盖率提升24.4%,城市绿地率达到32.8%,绿化覆盖率提升38.1%,该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乡面貌持续改观。深入推进自来水、天然气“下乡进村入户”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2000户,累计达到1.5万户,更多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新建环保移动式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座,新装和更新果皮箱498个,清理垃圾1万多吨,疏通排水沟渠3万多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环境明显改观,继续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保障促统筹。按照“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原则,积极运作城市资源,加快开发改造,城市居住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开发如火如荼。新上、续建城市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达到17.8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新增高层建筑50余栋。旅游大厦、碧水云天、东方国际等一批高端住宅建成入住,升龙华府、唐人公馆、九鼎毓秀等一批精品楼盘快速推进,居住小区正在加速向“高层、精品、宜居”转变。新型社区成为亮点。按照“中心城区、城市近郊、以乡镇为单位组团建设、企业产业社区、产业集聚区整村迁建”五种模式,规划启动了新型农村“十大社区”建设,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可转移人口7.8万。目前,已建成大型社区2个,长店社区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称号,成为全省新型社区的示范工程;滨河新村模式受到了省委农办的充分肯定,中原内配产业社区开创了集居住、公寓、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开发新模式,已成为孟州引领农民进城的科学典范。保障住房持续增加。为进一步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该市在坚持政府投入的同时,要求所有房产开发项目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或者缴纳廉租住房基金,并安排专项资金为特困户发放廉租补贴。今年年初以来,启动建设了总投资9400万元的新苑社区公租房、投资1.3亿元的愈湘职工公寓,建成公租房1008套、4.8万平方米,住房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宜居增内涵。按照新型城镇化“一基本两牵动”的总体原则,把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城区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宜居度。先后投资2992万元,在城区开工建设了河雍小学、大定小学等3所小学,新建了市直第二幼儿园、河阳社区幼儿园、滨河新村幼儿园;投资2.7亿元,推进了中心医院、卫生监督所、市二院病房楼、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6.2亿元,启动了体育中心、韩愈文化产业园、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小型体育中心等一大批文体设施,在所有绿化项目中融入了文化元素,城市的时代感、文化感不断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年来,新增城市人口6500余人,城镇化率提升41.68%。

  民生享幸福。该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投入7.6亿元,办理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筹资1100多万元,实施了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筹资2500多万元,落实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补贴;筹资430万元,为该市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敬老补贴,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投资529万元兴建了柿园、长店2个老年公寓,建成投用了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启动了困难帮扶志愿者行动,为该市60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形成了济弱扶困、孝老敬亲的良好风尚,该市郭欣欣获得“中国好人”“河南省孝亲敬老十大楷模”等称号。新农合基金首次突破亿元大关,77.2万人次享受到8554.6万元就医补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该市10家卫生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将268个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对该市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对30个文化苑进行了上档升级,探索实施了计生家庭老人免费入住养老院政策,连续10年保持“国优”荣誉称号。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郭增强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