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十八大精神在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县:提质提速加快发展 转型升级先行一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县:提质提速加快发展 转型升级先行一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委书记孙立坤(右二)在温县调研现代农业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右三)在温县产业集聚区调研
  总投资80亿元的温县中原泛家居产业园奠基
  京华公司院士工作站成立
  总投资10亿元正在建设的凯创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中轴福漫锻造有限公司
  河南兰兴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黄河生态林鱼共养
  怀菊花大丰收
  产业集聚区纬三路
  环城水系之蚰蜒河滨河公园
  太极拳文化园
  温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
  保和堂(焦作)制药公司怀药生产线
  铁棍山药收获
 
   

  又是一年盘点时。回眸温县转型升级路径,路路都有好风景:

  投资80亿元的中原泛家居产业园等一大批分布广、质态优的项目在温县落地生根,全县新引进的44个、总投资283.5亿元外来投资项目已汇聚成工业转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总投资2.75亿元的平安种业“高产抗逆小麦生物育种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完工;保和堂(焦作)制药公司铁棍山药饮片项目年消化掉万亩铁棍山药,转型成为温县怀药产业、小麦良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集体动作;

  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在建和已签约、总投资达162亿元的26个项目纷纷开工,陈家沟“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纳入省财政扶持计划,大项目打造出太极拳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

  ……

  一组跳跃的数据诠释了温县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温度和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9亿元,同比增长11%,居六县市第二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16.4%,居六县市第二位;税收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35.2%,居六县市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1亿元,同比增长22.6%,居六县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13%,居六县市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98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3%。

  “要实现工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农业效益由低到高的转变,三产服务由弱到强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由慢到快的转变,民生投入由少到多的转变;要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上争当示范,在农业高产高效上争当示范,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争当示范,在加快工业发展上争当示范,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争当示范。”今天,温县决策者对实现“五个转变”的谋划、争当“五个示范”的定位,正一步步由愿景变成现实。

  转型之工业篇

  实现工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就要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升工业实力入手,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步步为营;要让“产业、服务、配套”成为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关键词。

  如何扩展工业转型发展空间,温县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等方面精心谋篇布局,力推转型:

  招商引资攀高结强。温县要求县领导每年交结国内500强企业,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截至10月底,该县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4个,总投资283.5亿元,其中超1亿元项目36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正在洽谈的投资项目43个,总投资419.3亿元。成功引进了投资80亿元的中原泛家居产业园、投资22.5亿元的柏元新型材料、投资10亿元的中原(温县)生物医药科技园等一批超1亿元项目。全县利用市外资金85.9亿元,争取政策性资金6138万元。

  项目攻坚立地见效。温县成立项目攻坚小组,保证了柏元新型材料、恒信机械装备等一批新引进项目及时落地。1~10月份,全县12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0.1亿元。中科富兰特、河财管道、泽润铝业、中太实创等4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凯创重工、海旺弘亚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对市“十大建设”涉及温县的重点项目,该县每天督导工作进度,全力搞好协调服务,使项目顺利推进。

  “百亿产业”提档进位。为打造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制革制鞋三大“百亿产业”,温县以科技创新扩展转型空间,保和堂(焦作)制药公司新上了5条铁棍山药饮片生产线,河南京华食品科技开发公司新上马了年产1.2万吨天然味源提取系列调味品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麦格里生物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金德福食品项目等为农副产品加工注入新鲜血液。今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制革制鞋三个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30%;装备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6.4亿元,同比增长8.2%。

  产业集聚区提升承载力。该县产业集聚区实施了纬三路东延、纬四路、纬七路、萃湖路、综合服务中心、海旺弘亚商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了8.7平方公里的谷黄路产业园区,有力提升了综合承载能力。同时,该县将集聚区建设与新、老蟒河整治改造结合起来,搞好绿化美化,重点推进纬一路生态长廊建设,着力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滨河产业集聚区。注重科学管理,理顺了企业税收管理体制,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目前,该县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7家,今年前10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42%。特别是总投资15亿元的海旺弘亚商务中心,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将成为集住宿餐饮、商业服务、家居建材、休闲娱乐、汽车配件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全面提升温县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转型之科技创新篇

  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速。替企业找准方向、寻求突破、赢得先机,创新发展是平台、引擎。

  温县强化创新驱动,为企业转型发展搭建平台。

  温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103件。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先后建立了河南省首家食品领域院士工作站——京华食品河南省咸味食品香精院士工作站,福沃重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郭东明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9家企业进入焦作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100强。远航包装机械、兴发精细化工等4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成功申报省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4个。目前,温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目前,温县申报的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后续项目“四大怀药”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已获国家科技部审批;申报的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型环保绿色ATB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薄膜的产业化生产,已获省科技厅审批。

  转型之农业篇

  下大力投入,重科技创新,打出“粮食高产、良种繁育、怀药产业”特色农业转型漂亮“组合拳”,实现强农惠农富农。

  小麦种子扩基地、上项目、走进博物馆。该县良种6个小麦新品种进入国家、省预试,温0418顺利通过区试。全县小麦种子基地达25万亩,小麦种子外销达1.08亿公斤。玉米新品种豫安3号通过省审。总投资2.75亿元的平安种业高产抗逆小麦生物育种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温农丰华种业3000万元农作物生产经营许可资质获农业部批准,小麦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

  “四大怀药”管理更严格,品牌更响亮。“四大怀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其中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达2.08万亩。继续推广铁棍山药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立了铁棍山药质量追溯应用系统,在温县和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2013年度铁棍山药展销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进一步提升了铁棍山药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粮食更高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快推进、“三农”服务更惠民。温县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确保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小麦亩产达553.8公斤,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同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依托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农科所、平安种业等农业示范核心区倾斜,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展示区。目前,共完成投资7164万元,建成高标准粮田万亩方4个。

  为打造“三农”服务工作示范县,温县启动了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村生活三个服务中心建设,依托鹏宇公司建成了8个乡镇农资服务中心,实现了农资产品直供直销,让利农民群众600多万元,开创了农资服务的新模式;制定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机构职责、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招贤、番田两个试点乡镇已规范运行;利用邮政公司和好又多公司农村超市网点资源,积极推进各行政村生活超市建设,方便群众生活。

  转型之生态宜居篇

  “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城镇化转型发展让温县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水中的城市、林中的城市”,水系生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让城市和空气更加“小清新”。

  城镇化处处带来靓丽新变化。温县深入实施“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路网、管网、电网、水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编制了《温县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空间发展规划及修建性详规》《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司马大街、太极路街道景观设计》《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规划》《温县公共艺术雕塑设计》等规划,并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子夏商务中心、新城区生态湖开发等项目启动实施,建兴大街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实现了城市规划区内卫生清洁全覆盖。上作、马庄等新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建成面积13.5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1100户。

  生态环境突出亲水城市,更灵动、更宜居。温县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实施了环城水系北渠西段、东渠南段、老蟒河城区段整治、新蟒河城区段改造、南北张羌排涝渠、济蟒截排治理等工程建设,完成了平原小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了新蟒河移民区段治理工程,全县水系生态网络进一步完善。实施了焦温高速、司马大街、温孟路绿化升级工程和老蟒河下游、新蟒河城区段绿化工程,建成了黄河生态林鱼共养基地,启动了“万亩森林生态公园”“万亩紫荆树和中高档绿化苗木基地”和子夏大街南段精品花卉苗木基地项目,完成滩区原料林更新1.3万亩,林业生态网络基本成型,全县目前已创建“林业生态示范村”13个。

  转型之太极拳开发篇

  太极拳开发“刚柔相济、天人合一”:高点谋划运作,大项目、美建筑使太极拳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轮廓初现;抓机遇、争支持、强宣传,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

  大项目、大手笔力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温县按照“立国家项目、争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要求,重点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把陈家沟打造成“寻根拜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三个高地。目前,太极拳文化产业在建和已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达162亿元。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演武厅具备使用条件,接待中心、王廷文化广场基本完工。总投资2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开工建设,王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杨露禅学拳处复建工程快速推进,东环路、沿黄大道正在紧张施工。

  多角度、多举措包装陈家沟叫响发源地。温县突出打造核心景区,启动了祠前改造、名人故居复建、东沟改造等项目,加快了杨露禅学拳处建设,实施了陈家沟村南出口环境整治和王廷大街改建工程,景区内涵不断丰富,景区形象明显提升,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旅游局验收。目前,陈家沟“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纳入省财政扶持计划。同时,电视剧《太极道之太极宗师》建组开拍,大型原创舞剧《太极传奇》在全国巡演,成功举办了央视“武林大会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活动,参与承办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进一步扩大太极拳对外影响力。

  转型之改善民生篇

  为政之责,在于民生。重点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即是县委、县政府倾力民生之要、夯实民生之基、提升民生之福。

  2013年,温县强力推进支农惠农、就业再就业、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基础工程、困难群体救助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该县投资2.79亿元,实施了23.7公里的5条重点道路和21公里的县道改建工程,境内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77公里,居全省前列;实施了“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温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完成了县精神病院建设项目,启动了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和5个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完成了城区和13个移民村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任务,转换速度、网络建设质量、入户率均居全市前列;完成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任务,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月人均收入30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16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4%。

  转型之实践实干篇

  实践求真知、实干出效率。持续深化实践活动,就是为转型聚精气、鼓干劲、促成效。

  转型升级,事无巨细,涉及各部门、各领域,如何聚起精气神,一鼓作气出成效?一年来,温县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活动有关要求,以抓好“四讲”(讲实践、讲责任、讲实效、讲提升)、推进“四转”(转观念、转行为、转方式、转机制)为目标,以“推进重点工程比比看”“机关规范化建设年”“服务群众惠民生”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实践活动,使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形成了务实重干、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

  激流中起伏,大势下抉择。今天,先行一步的温县,正提质提速,积蓄力量,谋划赶超发展的关键一跃,在强力推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本版图文均由温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