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会议上获悉,今日起,我市将掀起一场农民工工资“清欠风暴”,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较为严重的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
根据我市《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从今年10月起,建筑领域使用银行卡发放农民工工资。截至目前,已有6558名农民工享受使用工资卡领取工资待遇。今后,包括各县市区在内,没有实行农民工工资卡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卡发放制度;已经实行农民工工资卡的单位,要把好的制度用好,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按月发放。
据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拖欠农民工工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建设单位未按工程合同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工程款,年终或工程主体结束后双方产生争议,造成农民工无法足额领取工资。其次,部分承建企业为全额垫资性质,平时只发给农民工生活费,年终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致使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到位。第三,日常监管不到位,导致拖欠工资现象普遍。
今日起,各县市区及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将开展新一轮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大排查,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排查力度,逐户检查,不留死角。一旦发现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有关部门将责令其作出限期支付的承诺,并追踪到底。同时,各级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将组织联合督查组,对欠薪高发区、高发行业开展重点督查。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我市将采取“监控一批、处理一批、曝光一批”的手段,使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受到制裁。对拖欠工资行为较为严重的企业,我市不但将其列入“黑名单”,还要对其实施重点监控,并向社会公布,将其逐出焦作市场,不准其再参与我市的建筑工程招标,坚决遏制恶意欠薪的不良行为。
按照“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欠必追”的原则,人社、住建等部门将加大劳动监察和查处力度。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执行无休日制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查处、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要实行快立、快办、快结,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及时将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特别是签订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情况,记入企业劳动保障信用档案。
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姜明君、许洁)昨日,记者从我市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联席会议上了解到,两年来,我市共取缔无证诊所424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10起。为持续深入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我市卫生、公安等6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有关协调配合、联动执法的长效机制,合力精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2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卫监行动”“亮剑行动”“亮剑行动—四季严打”等专项行动,在全市集中开展了“六月风暴”“八月风暴”和“岁末风暴”,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行持续不断地整治和打击。全市10个县市区及焦作新区共检查各级医疗机构4890户(次),没收药品器械1315箱(件),拆除非法行医标志523个,取缔无证诊所424家,罚款128户,罚金17.75万元,依法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10起。
在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我市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监督执法取证困难、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衔接机制不健全等。
为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协调配合、联动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形成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中医管理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研究决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据介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各成员单位将研究制订工作方案,通报和交流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统一协调、指导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联合执法行动,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在昨日举行的首次联席会议上,与会人员就构成非法行医犯罪案件的要件、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的移交、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所需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材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今后,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负责召集。如遇重大复杂案件、紧急情况或需要联合部署的重要行动,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也将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执行联席会议各项决定,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高压”态势,积极维护群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