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闫春娟 张 蕊
12月25日,记者在孟州市移民路看到,全长23公里的道路上,分布着数个作业面,工人们正忙着培护路肩,运送原料,一派火热的作业景象。该市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杜国富说:“乡村公路要三分建、七分养,特别进入冬季后,更要搞好道路的日常维护,及时处理路面‘病害’,预防恶劣天气对公路交通带来的不良影响。”
“今年,在孟州市财政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又完善了农村公路的三级管护体系。”杜国富介绍道,该市按照“路有人管,管有标准,乡有站所,村有专人”的总要求,对县道、乡道实施计划性养护,开展县、乡道路标准化建设,对创建达标的乡镇管护站补贴3万元,对乡村道路实施市场化养护,将乡村道路养护承包给乡村养护员,每人承包2公里。同时,对达到日常养护标准的乡村道给予800元的补贴,并在以后常态化养护过程中给予乡道每公里每年1200元补贴,村道每公里每年960元补贴,有效提高了乡村道路养护员的积极性。
“路养好了,交通就便利了,更有利于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了,这条富民路修到了俺心窝里了。”孟州市南庄镇驸马庄村村民张菊仙指着干净整洁、标志齐全的村道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了加强冬季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孟州市今年积极建立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公路养护体制,支出道路养护资金498万元,共整修路肩边坡150万平方米,处理面层病害3300平方米,日常养护资金总投入60万元;新增标志标牌140块,累计投入安保设施资金126万元,使得村道的经常性养护率达到66%,绿化率增加到95%,乡村道路“文明示范村”达到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