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 丰
宋东风是沁阳市邮政局山王庄支局一名乡村邮递员。1995年,18岁的他到山王庄邮政所成了一名普通投递员。从此,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他都要载着几十公斤重的信件和报纸奔波在山王庄镇的16个自然村,尤其是老马岭至后寨这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回有四五十公里,为村民架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坚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邮递之歌。
在别人看来,投递工作是一项简单而又轻松的工作,宋东风却认为,投递工作虽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但要干好并不容易,心中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要求自己,别人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而要做到这些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宋东风无怨无悔。
为了干好投递服务工作,他常常是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冰霜。如果遇到恶劣天气,他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用户,总是想方设法把邮件送到用户的手中,多次受到用户的好评。在他管辖的这条邮路上,有一位姓王的老用户,老王每个月都有汇款单,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3月份的一天,宋东风给老王送汇款单,当时已接近中午,在交接完手续后,老王叫住了他说:“东风等一等,给你买了条香烟,你先拿着。平常太麻烦你了,这山高路远太辛苦了,歇一歇吃顿饭再去送也不迟。”当时他就谢绝了,并说:“大伯,您的一片好意我心领了,这烟我不能收,服务用户是我们的职责。”多年来,在他投递的十几个自然村中,从没有发生一起误投、漏投邮件现象,也从没有收到用户的有理由申告,出色地完成了投递任务。
每年的八、九月份是高考录取通知书发出的时间,也是宋东风最忙的时候。这时正是学校放暑假,考生不在学校,原本把通知书交给学校他就算完成了投递任务,可他知道,学子们十年寒窗等待的是什么。为了及时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们的手中,他利用休息时间,到学校老师、村委会打听通知书上考生的居住地址后,奔波几十公里的山路挨家挨户寻找,把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考生的手中。每当看见考生高兴的样子,听到“谢谢您,投递员同志,辛苦了”的问候时,宋东风只是一笑就走了。
政府倡导邮政系统“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他常常带着科技书籍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乡亲们。乡亲们收入增加了,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18年来,他犹如一只不知疲倦的鸿雁,在漫漫邮路上,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无悔的人生。爱岗敬业,视邮如命,他以优质服务和一腔热情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1997年、1999年被评为沁阳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沁阳市邮政局评为优秀投递员。
以后的邮路艰辛而漫长,宋东风知道,肩上的责任会更重,可他还是那句话:“只要老百姓开心,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