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说起解放区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郭宏,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他所从事的工作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参加工作22年来,他没请过一天假,用无声的行动,保证了辖区地表水、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了废气、废水排放企业长期以来一直稳定达标排放。
解放区有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5条河流地表水,为保证这些水源地和地表水每天的水质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郭宏每天要对水源地周边6家废水排放企业所排废水进行监测,1个水样监测需要2个小时,每天6个水样,就是12个小时。因此,加班加点对郭宏来说是家常便饭。而个别企业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偷设排污口。有一次郭宏带工作人员对一家企业进行监测时,发现该企业废水排放不正常。为了找到这家企业违法的证据,他和工作人员沿着河道一点一点摸排,最终找到了这个企业私设的排污口。企业人员看到郭宏找到排污口时,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以后再也不做这种违法的事情了。”
郭宏平时非常关心别人,经常主动询问同事是否需要帮助。对待身边年长的同事,他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一旦他们有什么电脑上的问题,就会主动上前帮忙;对待站里的工作人员,他关心更多。站里的大姐刘红梅,长期带病坚持工作,被问起为什么这样时,刘红梅总是说:“郭宏为了帮拆迁户搬迁累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经常弯着腰工作,我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
只要是对群众有益的事情,郭宏都会去管。辖区内有一老式锅炉,烟筒冒黑烟,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郭宏在下班路上看到后,随即和该局环保执法人员联系,马上找到这家主人,要求其立即停止锅炉使用。但当郭宏得知这家人生活很困难、靠用锅炉蒸馒头维持生计时,郭宏又主动帮助他们联系燃气公司,使其享受到当时市政府煤改气的优惠政策。周围居民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夸郭宏是个大好人。
3年前,郭宏从同事口中得知,辖区小庄村有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因经济条件差而失学。于是,他前去该务工人员家中,送去400元钱和部分学习用品,使孩子重返校园。后来,他还和这个孩子结成帮学对子,经常帮助他。
每当有人问起郭宏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干时,郭宏总是笑着说:“啥也不图,就图个心安理得,图个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这份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