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新年特刊·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元 旦
临屏新年
新年回乡
一纸梅花耀眼明
给自己的年终总结
黑白融香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纸梅花耀眼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白衣飞霜

  在靛蓝的背景下,一树梅花灿然开放,如雪花瓣瓣,如繁星点点。一时间觉得清香弥漫,清音辽远,仿佛天上人间。

  这是我看到书画家侯庆福所画的一帧梅花后所获得的直接印象。在冬天的夜晚,这些梅花晶莹如玉,在我的眼前静静地开放,并缓缓释放出一种力量。

  侯先生的梅花不比一般的写意梅花。市面上,那些写意的梅花过多注重了干的粗壮,干的粗糙,干的虬曲,干的沧桑。并且,或花或蕾全是信手点染。如此,画面生动自然,生机盎然,加上黑的树干,红的花朵,一纸热烈,燃烧如火。这样的画好不好?真好。但好得又有点过于传统,过于大众,过于表象。梅花贵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画梅者多矣,然则,没有几树梅花能在历史深处开得精神。关键是作者笔墨能否写出不一样的精神和个性。侯先生造梅,也许抵不上许多大家圣手,但仅仅因为在用纸、用色等方面稍稍与人不同,便平添一分魅力。

  以我凡眼关照侯先生之梅,自有许多妙处。梳理其特点,大致有四。一是用纸讲究。在用纸上,侯先生偏爱深色,或黑,或靛蓝,全是冷色。犹如皎月之于夜空,繁星之于天穹。在浩渺、静谧的“背景”上,突然就飞满了雪花或流萤似的白梅。纸的冷,反衬出花的暖;纸的黑,反映出花的明。别样的花色显于别样的纸色。纸色、花色,全是灵魂的底色,需要心灵的调适和筛选。二是留白少。传统写意颇重留白。留白恰当,诗意盎然,空间悠远,引人遐思,能起到言有不尽、画外有声的艺术效果。但每幅书画中留白的多与少,全在个人把握。在侯先生的梅图中,有意减少了留白,而让枝丫间疏疏落落的空隙或花影减却了些许沉闷。他总爱让细碎的梅花把画面充满。大面积的花朵给人以汹涌的生命之感,仿佛那些繁密的花瓣自作者灵魂深处急不可待地蜂拥而出,凌空疾舞,纷纷扬扬。三是在整体上,淡化枝干,着意花朵。花似精灵,四处闪烁。花瓣紧密处像聚拢的心事,花瓣稀疏处像散开的怀抱,近的如星芒耀眼,远的如蝉翼幽光。虽是写意,但细微处近乎工笔。许多梅花一半皎洁,一半晦明,极富质感和韵味。四是少了雪意,多了诗意。先是避开了“红彤彤的梅”,后是避开了形影不离的霜或雪。结果就不动声色地远离了“红梅傲霜”的陈旧套路,整个赋予自己的梅以新的、不失个性的卓然风姿。

  书画乃精神艺术范畴的事。细想来,侯先生的梅花之所以消了“烟火气”,多了静气、清气,还在于他历尽繁华见真淳后所获得的人生积淀和生命智慧。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自由地绽放,反倒能更好地回到生命本身,反倒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生命姿态。挣脱了世俗的名缰利锁,侯先生越来越从容了,但从容的背后,我依然能够看到他内心里燃烧的那种东西,一种大气的、向上的、诗意的明亮正从他笔下的每一瓣梅花上,星辰般地升起。衷心地祝福他,无霜无雪的日子,一样以梅的姿态书写自己的人生。

  上图 美人春困倚东风。

  侯庆福 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