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年特刊·焦作脚步 上一版3  4下一版
转型攻坚的铿锵鼓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攻坚的铿锵鼓点
—— 2013年焦作市十大新闻(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
焦作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焦作市新闻学会评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9月27日,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武(陟)西(峡)高速桃花峪黄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成为我市第一座跨越黄河天堑高速公路黄河大桥,也是我市第二座黄河公路大桥。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11月23日上午,首趟“风神号”郑欧专列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
  6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衬砌工程建设正酣。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3月13日,经过中铁七局近1000名工人3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郑焦城际铁路引起新月改线工程完工。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
  8月12日,穿沁引黄工程正式开钻。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11月19日,博爱县许良镇下伏头小学的孩子们戴上了新帽子和新围巾。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5月10日上午,全市文化惠民工程“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焦作影视城广场举行。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8月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焦作市文艺家“千幅作品送千户”活动启动仪式在修武县七贤镇韩庄村举行。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1

  市委、市政府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

  焦作海关等37项工程建成

  2013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事关焦作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增强基础支撑能力,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能源建设、水系建设、生态建设、信息化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教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十大建设”规模庞大,总投资831.7亿元,3年完成。2013年完成投资274.3亿元。截至11月底,所涉及的工作任务中,焦作海关、桃花峪黄河公路大桥等37项工程已完成,63项工程进展顺利。

  2

  市委、市政府

  新的领导班子组成

  提出“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

  4月15日上午,市委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孙立坤同志任中共焦作市委书记;张文深同志任中共焦作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经人大选举,张文深任焦作市市长。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确立了坚持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一个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信息化、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教育、文化体育、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

  3

  改进干部作风措施得力

  “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步伐,市委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全市上下一盘棋,严格问责转作风,市委常委坚持“十个带头”“八个做到”,按照“五个一律”要求查处了一批违反机关作风纪律的工作人员,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开展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专项督查审计,广大干部对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规定自觉执行、严格遵守,全市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4

  产业集聚给力发展后劲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按照规划,焦作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前三季度,全市新引进亿元项目209个,项目总投资971.2亿元。其中,新引进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10月31日,焦作市政府向108家科技创新企业发放567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11月6日,焦作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合作建设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达成共识。在省产业集聚区表彰综合排名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三。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获全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5

  我市对外开放搭建更高平台

  焦作牵手中关村

  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焦作海关、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的建成投运,为我市对外开放搭建了更高平台。11月23日,首趟以企业命名的“风神号”郑欧国际铁路货运专列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鸣笛出发。9月10日,中国焦作·首尔经贸旅游合作交流会在韩国首尔举行,我市与韩国企业现场签约7项经贸旅游合作项目。我市与忠州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我市连续第六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武陟县、孟州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站区、解放区、山阳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6

  高产创建稳步推进

  我市夏粮单产全省第一

  2013年焦作小麦生产再传捷报,夏粮单产达511.1公斤,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夏粮高产创造4项全国新纪录:整建制10万亩核心区亩产641.5公斤、整建制推进7.1万亩亩产676.6公斤、万亩示范田亩产692.6公斤、超高产攻关田亩产794.8公斤。积极争取和落实兑现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补贴政策,10年来已发放农业“四项补贴”近20亿元,118万农户受益。2013年,新增农机具50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

  7

  “一赛一节”“薄表厚里”

  焦作旅游高调走向国际化

  “一赛一节”坚持节俭高效的原则,取消大型文艺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刊发了消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焦作市及云台山为监测点。获得“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这是我市第四次获得这一殊荣。云台山通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估验收,荣获“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此外,云台山《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顺利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成为国家标准。韩国来焦旅游团队增长迅猛,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全年预计接待韩国游客将达到9万人次。全年共引来旅游专列(包机)41列(架次)。

  8

  美丽焦作示范我省

  生态建设扮靓美丽焦作

  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了加快美丽焦作建设的实施意见,作出了奋力走在美丽河南建设前列的部署。取缔非法采矿点和矿产品加工点近1000个,整顿持证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对采煤塌陷区、废弃采矿点、采石场进行绿化,完成了2400余亩、15万余株植树任务;下大力气进行北山治理,建设南太行生态景观带;规划浅山区、过渡带、深山区3个地理单元和8条进入景区的道路,以打造城市森林休闲养生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和南太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投资66.9亿元建设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美丽焦作。

  9

  十年磨一剑

  从此汉水润京华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焦作段主体工程完工

  12月25日上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野在我市宣布,经过10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全长1432公里的输水渠道全线贯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自流到北京、天津。根据规划,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汛后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焦作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唱响了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10

  强力推进民生工作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让百姓生活更滋润

  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百姓就业更有保障,我市1826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人社服务站。善待农民工,凡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永远不许再进入焦作市场,7家企业列入“黑名单”,农民工用上了工资卡。一批涉及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6.7亿元的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完工,总投资13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将于2014年4月完工。百姓就医更方便,我市实行“先住院后缴费”制度。启动文化惠民工程“教你一招”活动以来,全市共举办各专业培训活动近千场,受训市民达4.5万人次。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