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研发创新工作很辛苦,选择研发这条路就得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几乎没有休息的概念;研发创新工作又很快乐,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快乐无与伦比!”说起自己从事了近30年的工作,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河南省烫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振宇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今年50岁的他,大学毕业后的28年一直在从事研发与创新工作,有付出,有收获,有辛苦,有快乐。
了解张振宇,是从他简单的个人经历开始的:1963年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85年9月在天津市光电通信集团公司参加工作,1998年开始自主创业,2001年4月至今历任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总工程师,河南省烫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与张振宇简单的履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获得的成果和荣誉:主持参与研发的热打印色带、热转印膜、数码条幅打印碳带、防伪条码打印碳带、非冲击式纳米复合印相色带等18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7项;荣获中国医药包装事业突出贡献个人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焦作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先后获得焦作市十大职工科技创新人才、焦作市十佳科技英才、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列入焦作市第八批市管专家名单。
“有人问我办公地点,我习惯的回答是没有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概念。”张振宇这样形容他的工作状态。他大学毕业后供职的天津市光电通信集团公司是一家国营老厂、军工企业,生产电子打印机。当时电子打印色带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他主要从事电子打印色带的自主研发工作。后来,张振宇和家人一起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并于2001年创立了卓立公司。他运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瞄准被国外公司长期垄断但极具发展前景的烫印材料技术领域,发誓要把卓立公司建成我国烫印材料领域最大的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数码热转印(升华)材料生产基地。
卓立公司成立初期,技术力量薄弱,研发人员匮乏,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张振宇带着几个技术人员南下北上,考察调研,通过磨破嘴、跑断腿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他经常为确定一个课题的研究方向思考到半夜,为观察一台实验仪器随时变化的数据而通宵达旦泡在实验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年底,他带领技术人员终于研发出热打印色带、热烫墨轮和表面贴装胶粘剂3个稳定型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好,尤其是墨轮和色带,填补了当时国内的空白。2002年12月,热打印色带等3项新产品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热打印色带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这3个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卓立公司从此打破了烫印材料市场被国外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
凭借张振宇和他的研发团队的努力,卓立公司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改写了国内烫印材料市场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吸引美国ITW、德国库尔兹、法国阿尔莫、韩国科林、日本理光、奥地利安德里茨等国外先进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合作,使得全球产能最大的热转印碳带生产线项目落户焦作,并被写入我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
“目前,我们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品种越来越多,市场逐渐打开。我觉得我最缺的是时间,时不我待。我们正在严格按上市标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围绕市场短板,加强研发,力争在质量和价格上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争取公司尽快上市,取大更大的发展!”展望未来,张振宇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