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本报通讯员 杨波涌 张海晖
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市接连唱响全年安全生产“好声音”,与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减少1起,下降25%;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减少1人,下降20%,继续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领导重视,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为深刻吸取全国多起事故教训,市领导多次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批示,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并亲临企业生产一线,现场调研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我市成立12个督导组,对县市区和焦煤集团地面企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报、考核制度,做到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
突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我市始终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督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暗查暗访相结合、查资料与查现场相结合、常规检查与技术检查相结合、安全检查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推行表格式检查法,邀请专家全程参与。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6582家,排查各类事故隐患32722处,累计落实隐患治理资金1635.4万元,整治各类隐患32566处。
健全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我市开展液氨使用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全市62家液氨使用企业进行专项督查检查,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05处,下发整改指令32份、督办通知1份,责令停产整顿2家,拆除液氨使用设备2家;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整治安全隐患480处;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排查使用燃气餐饮场所2354家,查出各类安全隐患3183处,下发限期整改或停业整改通知书163份,取缔餐饮单位2家,取缔非法燃气充装点9个;开展石油库和成品油市场安全专项整治,排查石油库各类问题和隐患78处,已整改60处;检查加油站452家(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728处,依法关闭无证无照非法加油站98家;组织发改委、住建、质监、安监等部门,开展地下管网安全专项整治。
强化宣传,着力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我市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介,深入开展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2013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设立咨询台280多个,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2万余份,接待群众6万余人次,发送手机短信10万余条,免费向居民发放3万份公民安全知识口袋书。利用脱产学习、委托培训、视频讲座、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强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全年共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6099人次。同时,举办了安全创建、职业卫生、危化行业安全管理等专题培训班10余期,共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管人员1200余人。
着眼预防,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我市修订完善了《焦作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冶金建材等4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实际,依托企业,在六县四区组建了11支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抢险有力、相互支援的危险化学品抢险救援体系。据统计,2013年全年共组织各类应急救援演练362次,其中综合演练105次,专项演练257次,累计投入演练资金150余万元,参与演练及观摩人员1万余人。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完善了机制,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应急救援水平。